齊桓公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抵禦魯國護送公子糾的軍隊。當年秋天,齊軍又與魯軍在乾時(春秋時屬於齊國,今山東益都縣境)展開大戰,魯軍大敗而逃,齊軍乘勝截住魯軍退路。這時,齊桓公寫信給魯國國君說:“公子糾是我的同胞兄弟,我不忍心殺他,請魯國把他處死。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請你把他們交給我,我要親自把他們剁成肉醬,方解我心頭之恨。否則,我就命令齊軍圍攻都城,就在笙瀆這個地方把公子糾給殺了。”召忽聽到這消息,立即自殺了。管仲則束手就擒。
桓公確實想殺死管仲以報一箭之仇。大臣鮑叔牙勸桓公說:“我三生有幸,得以追隨您左右,您也最終得以繼位。您現在高居國君之位,我再也沒有能力使您更加尊貴了。您如果隻想治理好齊國,有高傒和我就足夠了,但如果要想在諸侯中稱霸,那麼非用管仲不可。管仲為哪個國君出謀劃策,那個國家就能強盛,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桓公這才聽從鮑叔牙的勸告,佯稱要親自處死管仲解恨,實際上要重用他。管仲與鮑叔牙是多年知己,他深知鮑叔牙會向桓公推薦自己,因此甘心作囚。
管仲被魯軍押送到堂阜(今山東蒙陰縣西北)時,鮑叔牙立即迎上前來,為他卸去枷鎖。到都城後,馬上安排他沐浴更衣,拜見桓公。第二天,桓公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儀式拜管仲為大夫,請他主持國政。
曹沫是魯國大將,曾領軍與齊軍大戰過三次,每次都大敗而歸,被齊國奪走了大片國土。魯莊公怕齊國乘勝進攻,就獻上遂邑(在今山東肥城南)求和。齊桓公接受了魯國的請求,與魯莊公在柯地(在今河南內黃東北)舉行簽約儀式。當桓公和魯莊公剛剛訂好盟約時,曹沫突然衝上禮壇,用匕首逼住齊桓公。
齊國的將官和謀士因為怕曹沫動手殺桓公,沒一個敢上前搶救,他們問曹沫:“您想幹什麼?”曹沫說:“齊強魯弱是事實,但齊國侵占魯國領土也太多了,以致齊國邊境延伸到了魯國的城牆下。魯國城牆一倒塌,就壓著了齊國的領土。請您再考慮一下吧。”言下之意,是請桓公識相一點,讓一步。桓公當然知道這不是鬧著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喪命,於是急忙答應歸還所侵占魯國的全部土地。此話一出口,曹沫便拋下匕首,緩步走下禮壇,回到魯國臣子的行列中。隻見他麵不改色,談笑自若,像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
齊桓公惱羞成怒,脫險後就想食言背約。管仲勸他說:“不能這麼辦。貪小利,意氣用事,而失信於諸侯,那樣就會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如把魯國的土地還給他們。”齊桓公聽了,覺得有理,就將侵占的魯國領土全部還給了魯國。
諸侯們聽說齊桓公恪守諾言,歸還侵占的土地,都覺得齊國值得信賴而想歸附齊桓公。兩年後,諸侯都接受了齊桓公的約請,到甄地(今山東鄄城)聚會,他們心悅誠服地請齊桓公主持大會。從此,齊桓公成為諸侯公認的霸主,開始號令天下,創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輝煌業績。
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即位的第一年,吳國攻打越國。勾踐率軍迎擊,結果大敗吳軍。吳王闔閭的腳受了傷,帶領殘兵敗將連退七裏才穩住陣腳。不久,就因腳傷發作而死。臨終時,吳王命太子夫差侍立床前,對他說:“你敢忘記殺父之仇嗎?”夫差回答道:“孩兒不敢。”
兩年後,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練兵,將要興兵複仇,便想先發製人,乘吳軍還未動手就擊敗他們。他不聽大夫範蠡的勸阻,揮師出發,結果兵敗夫椒(山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敗退到會稽山上時被吳軍團團圍住。
範蠡向勾踐建議說:“我們現在隻有低聲下氣地送厚禮求和,如果夫差還不肯答應我們的請求,就隻好君臣一起去做人質,當夫差的隨從。”勾踐聽從範蠡的意見,派大夫文種到夫差那裏去求和。
大夫文種來到吳王帳下,跪行叩首向夫差提出求和請求。夫差正要答應他,將軍伍子胥說:“天賜越王給吳國,不能違背天意。千萬不要答應勾踐的求和請求。”夫差就拒絕了文種的請求。勾踐見求和不成,就準備殺妻滅子,焚毀珍寶,帶兵下山決一死戰。文種勸阻說:“吳國的太宰嚭是個貪得無厭的人,我們用重利引誘他在吳王麵前幫我們說話,請讓我秘密地去和他談一談。”於是勾踐就派大夫文種給太宰嚭送去許多美女和珍寶,太宰嚭高興地收下禮物後就引文種去見吳王。
大夫文種行過跪拜禮後說:“希望大王赦免勾踐的罪過,勾踐準備把越國的珍寶全部都獻給您,萬一您不肯赦免,越王就殺死妻子兒女,焚毀珍寶,帶領剩下的五千人與吳軍決一死戰,雖然是必敗無疑,但吳國也將有相當的損失。”太宰嚭也對吳王說:“越國俯首稱臣,如果赦免他們,對我國是有利的。”
吳王將要答應時,伍子胥勸告說:“現在不滅越國,以後肯定會後悔的,勾踐是一位賢明的君主,文種、範蠡又是兩個有才能的大臣,如果放過他們,將來一定會給吳國帶來災難。”吳王聽不進伍子胥的話,最終還是班師回朝了。
越王勾踐在吳國卑躬屈膝地服侍夫差三年,才被放回越國。回國後,勾踐一改過去養尊處優的習慣,有意置身於艱苦的環境中,苦苦思索振興越國的辦法,他把一個苦膽懸掛在座位上方,不論坐臥都要嚐一下苦膽,即便在吃飯、喝水時,也不忘嚐膽,嚐膽後還要自言自語地說:“我忘了會稽之圍的恥辱了嗎?”他親自耕田種地,他的夫人也親自紡線織布。勾踐的飲食衣著也十分儉樸,吃飯隻用一個菜,穿衣也隻穿單色的,生怕浪費了國家的錢財。他還放下架子,禮賢下士,以優厚的待遇接待賓客。他還能深入民間賑濟貧窮百姓,慰問死傷家屬,與百姓們一起勞動。
吳王要率領軍隊討伐齊國。伍子胥勸告說:“不要去打齊國,應注意越國的動向。我聽說勾踐吃飯隻用一個菜,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難,這人不死,必定為我國帶來災難,越對吳來說,好比心腹大患。齊對吳來說,隻不過是疥瘡小病,希望大王不要進攻齊國而要滅掉越國。”吳王拒不聽從。子胥又說:“大王不聽勸告,三年之後,吳國可能會變成廢墟!”太宰韶聽說後,多次與子胥爭論越國是否對吳國有害的問題。他在吳王那裏誣陷子胥對吳王不忠,還讓吳王派子胥出使齊國。後來,吳王聽說子胥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齊國鮑氏時,大發雷霆說:“伍員果真欺騙我!”
等子胥一回國,吳王便賜劍給他,命他自殺。子胥自殺前對使者說:“你們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都城的東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軍攻進城來。”此後吳國便由嚭執掌大權。
三年之後,勾踐對範蠡說:“吳王殺了子胥,他周圍隻剩了一些會拍馬屁的人,我們可以進攻吳國了吧?”範蠡回答說:“不行,還要等機會。”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北上中原,與諸侯在黃池聚會。吳國的精兵都隨吳王北上,國內隻剩下一些老兵弱卒和留守在家的太子。勾踐又問範蠡,範蠡說:“可以了。”於是越軍大舉伐吳。吳軍大敗,太子也陣亡了。吳王得到消息後,派人送來厚禮求和。越王勾踐估計現在還難以滅吳,就與吳國簽訂了和約。
四年之後,勾踐又大舉伐吳,吳國軍民已十分疲勞,在和齊國、晉國的爭霸戰爭中,精兵強將已全部戰死。因而越軍大獲全勝,乘勢團團圍住了吳軍。
僵持三年後,吳軍終於徹底崩潰。吳王率殘兵退守姑蘇山(今江蘇吳縣西南),派公孫雄赤膊跪行至越王處請和,勾踐不忍心做得太過分,想應許吳王的求和。
範蠡說:“會稽之圍,老天爺把越國交給了吳國,但吳王不要,今天是老天爺把吳國交給了越國,您難道能違背天意嗎?況且君王每天起三更,睡半夜,不就是為了吞並吳國嗎?謀劃算計了二十二年,一下子把成果都丟掉,能這樣辦事嗎?何況老天爺給你,你不要反而會受害,古人曾說:‘要砍削出一把斧柄,手上的斧柄就是樣子’,難道您忘記了會稽之圍嗎?”勾踐說:“我想照你說的辦,但不忍心回絕公孫雄。”
於是就由範蠡擂起了戰鼓,指揮越軍向吳軍進攻,他說:“大王把指揮大權交給我了,請吳國使者趕快回去吧!否則我就以軍法懲治你了。”勾踐覺得於心不忍,就派人對吳王說:“我把你安置在甬東(在今浙江定海),管轄一百戶人家好了。”吳王謝絕說:“我已經老了,不能侍奉君王!”於是自殺而死。臨死前,他用布遮住自己的瞼,說:“我沒有臉去見子胥!”勾踐安葬了吳王後,立即處死了太宰嚭。
勾踐平定吳國之後,就率領大軍北渡淮河,與齊、晉的諸侯在徐州(在今淮北一帶)聚會,並向周元王進貢了禮物。周元王立即派使者將祭肉賞賜給勾踐,並任命勾踐為諸侯之長。從此越軍橫行於長江、淮河以東,諸侯都表示祝賀,勾踐終成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