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曆史7(2 / 3)

道光十九年春,林則徐到達廣州,當時的兩廣總督鄧廷楨已經下令嚴禁鴉片,開始捕拿煙販了。西洋鴉片販子首領查頓已經逃回國。林則徐知道水師提督關天培忠誠勇敢,要他整頓兵馬,嚴密防守備戰。他還傳令英國領事義律搜查沒收鴉片煙土,將走私煙土的躉船驅逐出境,共收繳了煙土兩萬多箱,他親自到虎門查收,在海邊銷毀,經過四十多天才處理完。他又規定了外國商人走私鴉片的罪名和處理辦法。按照處理外國人的犯法條例,凡有走私煙土者,立即按法論處,貨物全部沒收,並要各國簽字畫押,保證永不在犯。其他各國都表示接受,隻有英國領事義律支支吾吾,沒有同意。

林則徐知道英國居心不良,於是他親自查看了沿海炮台,準備迎戰侵略者。他以虎門(在今廣東東莞)為第一道防守門戶,橫檔山、武山為第二道門戶,大小虎山為第三道門戶。海道到橫檔分為了兩支,右邊有許多暗沙,船舶無法通行,左邊經過武山前,水深便於航行,外國船隻有由這裏出入。關天培提議在這裏設置二層木排、鐵鏈,加高虎門旁邊的河角炮台,後來英國商船不敢從這裏進入廣州了。義律請求讓他的船隻到澳門裝貨,實際上是想將囤積的鴉片在那裏私下販賣,這遭到林則徐的嚴厲斥責,沒有放行,他的船隻隻好偷偷地停泊在尖沙咀外的海洋裏。

在這段時間,恰好發生了英國人打死中國人,拒不交出凶手的事情,林則徐於是下令不再供給英國船食物,撤回了船上的買辦、工人,使英國商船陷於困境。義律以索取食物為名,用貨船裝運士兵進犯九龍山炮台,清軍參將賴恩爵將他們打退了。林則徐將此事上書報告朝廷,道光皇帝十分高興,他下令:“既然已經采取了這樣的行動,就不要再向他們示弱了。我不怕你們急躁冒進,就是要告誡你們不要膽小怕事,畏縮不前。”

禦史步際桐對林則徐指出,要英國人寫保證書隻是一種形式,可以免了。但林則徐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外國人很看重這種保證,不願輕易答應簽字畫押,我方就更應該向他們索取,態度應該更加堅決。不久,義律請求澳門的洋人頭領出麵說情,表示願意讓載有鴉片的船隻回國,其他貨船讓清朝官方檢查。九月,英國商船已經寫好保證,向廣州口岸開來,但義律又派兵船攔住商船,開炮進攻廣州。關天培率領遊擊將軍麥廷章奮勇還擊,打敗英國兵船。

十月,英國兵船又進犯虎門官湧,清兵分五路進攻,六戰六勝,清政府下令停止與英國的貿易,宣布了他們的侵略罪行,又下令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嚴防海口。林則徐在這之前已被任命為兩江總督,這時又調任兩廣總督。當時,廣州知府曾望顏請求斷絕與各國的通商往來,禁止漁船出海。林則徐上書指出:

“自從斷絕了與英國的貿易關係,其他各國都很高興。其他各國得到了通商好處,而英國卻受到了損失,這正好用外國人來製服外國人。如果一概斷絕通商,恐怕各國就會聯成一氣。廣州人以出海捕撈過生活,一概禁止出海,他們就無法生活了。”

當時英國船隻停泊在廣州口岸之外,用利益引誘中國的不法之徒與他們做鴉片生意。道光二十年(0年)春,林則徐下令關天培雇用以船為家的漁民暗載槍炮,到口岸外埋伏,到夜晚因風放火,燒毀了停泊在英國大船附近的不法之徒的船隻,從此才沒有人敢再去與英國人在海上做鴉片生意了。

五月,又在磨刀洋燒毀了英國鴉片船。林則徐從偵察人員那裏得知英國船隻揚帆北去,上書請求下令沿海各省戒嚴,並且指出,英國人十分狡猾,如果他們直接到天津懇求通商,請優待他們,對他們表示友好,然後按照嘉慶年間已有的例子,將請求通商的投書人從內地送到廣州。

六月,英國船隻到了廈門,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拒絕入境。進犯浙江的英國兵船則攻下了定海、寧波。林則徐上書朝廷請罪,並秘密地提出建議,認為對英國侵略軍的戰爭不能停止。他的大意是:“英軍因為在廣東沿海進犯失敗,於是轉而到浙江沿海地區騷擾,

雖然這種情況出乎我意料,但他們窮途末路卻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隻因為他們狂妄自大成性,所以越是無路可走,越是要顯示他們的狂妄,試圖威脅我方,甚至另生奸計,以圖陰謀得逞。當這一切行不通時,一定會俯首帖耳。我隻是擔心有些人會認為內地船炮無法抵擋敵船,與其長期相持,不如雙方講和。要知道外國人變化無常,他們得寸進尺,如果不把他們的威風打下去,禍患就多了。其他各國也都仿效英國,那就更令人擔心了。”書中又請求讓他戴罪到浙江,跟隨部隊作戰立功。

七月,義律到天津,給直隸總督琦善致書,聲稱廣東燒毀鴉片,引起兩國戰事,應該主要由林則徐和鄧廷楨負責。燒煙之後,英國要求賠款,林則徐不給,還遭到他的侮罵,所以才來天津告狀。琦善將這番話轉達給道光皇帝,道光聽後開始動搖了。

當時,英國兵船在廣東尋找進犯機會,但是接連在蓮花峰下和龍穴洲吃了敗仗。捷報還沒有到達朝廷,道光皇帝就已下了一道詔書,稱:“鴉片流毒到國內,特意派林則徐到廣州會同鄧廷楨查辦,原來主要是想肅清內地的鴉片煙,斷絕鴉片往來,要他們二人隨時隨地,妥善處理有關事宜。但自從他們查辦以來,對內奸滑之徒仍然犯法,並沒有肅清,對外鴉片來源也沒有斷絕,卻引起沿海戰事發生,各省紛紛征調人馬,耗費軍餉,這都是林則徐等沒有把事辦好的緣故。”

之後,道光帝嚴厲斥責了林則徐,要他立即回北京,而以琦善代替了他。不久又決定撤去他的官職,並要他回廣東以備查問有關事宜。琦善到廣州後,義律要求賠償鴉片煙價,廈門、福州開商埠通商,道光皇帝大怒,再次下令準備對英軍作戰。

道光二十一年(1年)春,授予林則徐四品官銜,要他到浙江鎮海協同防守。當時琦善雖然因為擅自做主割讓香港被捕治罪,但中英之間是戰是和仍然沒有決定下來。當年五月,道光皇帝下詔,斥責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時沒有對英人軟硬兼施,解除了他的職務,遣送到伊犁戍邊。當他走到開封時,恰逢黃河決口,朝廷又令他協助治理黃河決口。到第二年完工後,仍然被押送伊犁。而這時防守浙江、江南的清軍多次被英軍打敗,這年秋天,中英兩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道光三十年(0年)林則徐病死在潮州。

林則徐有超人的才幹和見識,對待下屬推心置腹,平易近人,因此人人都願為他效力。他所到之處,政事都處理得很好,成績卓越。道光末年,東南漕運發生困難,道光皇帝私下詢問他解決辦法,林則徐將自己的補救辦法逐條上書說明。他提出的《畿輔水利議》,鹹豐皇帝本想下令籌辦但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