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曆史5
丘吉爾
1874年11月30日淩晨,溫斯頓·丘吉爾出生於英國牛津郡一個貴族家庭。他早年曾經就讀於皇家軍事學院,並在古巴、印度和南非戰爭中擔任過隨軍記者。1900年丘吉爾進入下院任議員,曆任各部大臣。1940年5月,德國軍隊大舉進攻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一貫推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隨即被迫辭職,5月10日,丘吉爾受命組閣。
當天,英國戰時內閣便宣告成立。在戰時內閣的成員中,有工黨、自由黨人。丘吉爾作為保守黨的議員,主動聯合政治上的對手團結一致對付外敵。
在國際關係中,一貫反共的丘吉爾也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對前蘇聯的敵對立場,積極主張聯蘇抗德,和前蘇聯簽署了《英蘇為對德作戰采取聯合行動的協定》,前蘇聯從英國得到了各種援助。他這種出於鬥爭策略的考慮,客觀上符合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利益,因此獲得了英國人民廣泛擁護和世界進步力量的充分旨定。
丘吉爾是一位頗有天才的政治家。大戰期間,他每天隻休息很少的時間。在敦刻爾克大潰退的日子裏,他幾乎天天徹夜不眠。在法國向德國法西斯作最後掙紮時,丘占爾不顧個人安危兩度親赴法國,說服法國領導人與英國聯合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共同對抗德國法西斯。丘吉爾還說服美國羅斯福政府以《租借法案》對英國給予大規模援助。他還參與了大戰後期盟軍一係列重大戰役的決策和戰後秩序初步確立的準備工作。
1953年,英女王授予丘吉爾英國最高勳章,以表彰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做的傑出貢獻。
偉大的轉折
德國法西斯的突然襲擊,很快占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廣大地區。但是在前蘇聯軍隊的英勇反擊下,三個月內消滅前蘇聯的計劃破產了。莫斯科會戰後,德軍更是節節敗退,隻能實行防禦了。希特勒氣急敗壞,決心孤注一擲,全力進攻斯大林格勒(現在的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是前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前蘇聯南方鐵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地區是前蘇聯糧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產區。因此,它對交戰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
從1942年7月中旬開始,德軍集中了將近40個師的精銳部隊,每天出動上千架次的飛機,把100多萬顆炸彈投向這座城市,但是,在斯大林“不讓敵人前進一步”的號召下,前蘇聯軍民誓死抵抗,人人手執武器前仆後繼同德軍展開搏鬥,從外圍防禦戰,到近郊的防禦戰,到市區的爭奪戰,盡管德軍前後投入150萬兵力,把這個城市幾乎變成了廢墟,卻始終沒能占領這座英雄的城市。11月19日,前蘇聯紅軍經過殊死戰鬥,終於對德軍開始了大反攻,迅速突破了德軍防線,把33萬德軍團團包圍起來。希特勒雖嚴令被圍部隊不許投降,必須戰至一兵一卒,被圍德軍還是宣布投降了。德國法西斯遭到了慘敗,從此走向下坡路。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轉折。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曆史事件,它導致了美國直接參戰。
1941年12月7日淩晨4時,北太平洋海麵上,一支艦隊在迷漫的海霧中出現了。六艘航空母艦,二艘重巡洋艦,二艘高速戰列艦,九艘驅逐艦和一艘輕巡洋艦,正全速向南行駛。這是一支日本海軍艦隊,它擔負著一項秘密的使命——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
12月6日,日本還在同美國大談和平,提出要與美國共商解決衝突的良策。羅斯福總統雖曾接到日本準備突襲美軍艦隊的情報,但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人通知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上將提高警覺。因此,12月7日這個星期天,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官兵們都上岸度假,完全沒有作戰準備。美國海軍的巡邏艇也發現過打前哨的日軍袖珍潛艇,但美軍指揮部對此卻不太在意。美軍雷達發現北方有大編隊的飛行物體飛來,值日軍官卻認為,這是自己的空軍在進行特種演習!
7時55分,從日本航母起飛的183架混合機群開始攻擊,頃刻間,238架美軍飛機便成了一堆廢鋼鐵,美軍戰列艦被擊沉了五艘。一小時後,日軍第二批171架戰機又一次狂轟濫炸,珍珠港成為一片火海。襲擊後,美軍傷亡3615人,失蹤961人。港內的艦艇幾乎全數被擊沉或遭重創。300餘架飛機被炸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
偷襲兩小時後,日本才向美國遞交了最後通牒,美國朝野震驚了。12月8日,羅斯福總統對日本宣戰!
中途島大海戰
1942午5月5門,日本批準了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
中途島距美國夏威夷群島不到1000英裏,是美國重要的航空基地、美軍海上補給線和太平洋上的前哨陣地。山本五十六是想把美國殘存的太平洋艦隊引誘到中途島殲滅。日本聯合艦隊有近200艘艦隻,其中戰列艦11艘,航空母艦八艘,航空母艦上載有700架飛機。而美國太平洋艦隊隻能集中三艘航空母艦、七艘重巡洋艦和17艘驅逐艦,顯然處於劣勢。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作戰情報處事先破譯了日本海軍密碼,對日本這次進攻的目標、時間、戰鬥部署的細節,早已了如指掌。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立即製定了應對計劃,日軍雖做出佯攻阿留申群島的姿態,美軍仍全力準備中途島之戰。
1942年6月1日,日本聯合艦隊的近200艘戰艦全部出動了。而兩支美國特混艦隊,早已悄悄駛往中途島東北200海裏的海麵上,準備伏擊日軍的艦隊,但日軍對美軍的行動一無所知。4日清晨,日本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命令四艘航空母艦上的108架飛機立即出動,轟炸中途島上的美軍機場。這時島上的119架美國飛機,由於事先得到了情報,早已升空迎戰,日軍的奇襲失敗。
第一批飛機離艦後,日軍第二批飛機升到甲板,裝上魚雷,準備去襲擊美軍軍艦。這時候,第一批日機指揮官要求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於是,日軍又卸下魚雷,換上炸彈。突然偵察機報告,發現10艘美艦正位於東北200英裏處。日軍隻得卸下炸彈,再裝上魚雷,這時第一批轟炸的飛機恰巧歸來,亟待降落,甲板必須騰空,於是艦上亂成一團。而從美國艦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乘勢直撲而下,炸彈雨點般落向日本三艘大型航空母艦,三艦不久沉入到太平洋中。
中途島的慘敗,日本喪失了四艘航空母艦、一艘重巡洋艦、234架飛機、幾百名海軍飛行員和2200名水兵,從此被迫轉入守勢。中途島海戰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轉折點。
德黑蘭會議
當斯大林格勒會戰取得偉大勝利以後,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英蘇三國如何協調行動,共同作戰就成了十分迫切的問題。1943年11月下旬,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都來到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共同商量對德作戰的軍事問題。
1943年11月28日下午4時,三國領導人會議正式開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主持了第一次會議,會議氣氛很友好,當討論到如何盡快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時,他們就發生了分歧,當時,前蘇聯紅軍是抗擊德軍的主要力量,為了減輕紅軍的壓力,迫切需要美英在歐洲西部開辟另一條戰線,牽製德軍,斯大林早在1941年就幾次提出要求,卻遭到了丘吉爾的婉言拒絕。後來美國和英國國內也掀起了要求開辟第二戰場的聲浪,美英兩國才製定了在1944年從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計劃。會上,丘吉爾主張英美從地中海進攻意大利,再往巴爾幹進軍。斯大林反駁說:巴爾幹離德國心髒太遠,實行原計劃為好。羅斯福也讚成實行原計劃。經過反複爭論,最後美英蘇達成了一致協議,在1944年5月,英美將實行代號為“霸王”的戰役,登陸諾曼底,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斯大林也答應同時發動攻勢,阻止東線德軍西調。前蘇聯還答應在打敗德軍後,將對日本宣戰。
諾曼底登陸
1944年6月6日,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拉開了序幕。
淩晨,美英盟軍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載著三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準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軍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德軍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又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