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曆史6(3 / 3)

1945年10月,卡斯特羅進了哈瓦那大學法律係。他一進大學門就把時間都用在政治活動上。1946年9月,他作為法律係的代表發表演講,支持古巴民主派政治家奇瓦斯的競選主張,這是他第一次以一個政治家的身份出現在人民眼前。後來他頻繁地參加各種政治活動。

1953年,他開始在工人和農民中組織起一個行動團體,並堅信隻有依靠武力才能取得勝利。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羅率領150多人攻打了蒙卡達兵營和巴亞莫兵營,由於事先計劃不周和力量對比懸殊而失敗,被判15年監禁。

1955年5月15日,卡斯特羅獲釋出獄,他決定前往墨西哥,在那裏組織一個團體,為遊擊隊提供骨幹。在離開哈瓦那之前,他還成立了一個政治組織——“7月26日運動”。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羅從墨西哥打回了古巴。但卡斯特羅的隊伍在登陸後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被迫退到馬埃斯特臘山區同政府軍展開遊擊戰爭。

這時候,卡斯特羅和他的遊擊隊已成為古巴國內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軍事力量,以他為首的“7月26日運動”山區派,以武裝革命鬥爭為主的策略路線戰勝了平原派以罷工為主的策略路線。這一切導致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到1958年底,在其他革命組織的支援下,特別是古巴共產黨的幫助下,起義軍逼近了哈瓦那。一個全國革命力量大聯合、大發動的局麵已經形成,卡斯特羅下令起義軍向哈瓦那進軍。1958年除夕之夜,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倉皇出逃。巴蒂斯塔政權被推翻了,古巴革命勝利了。

古巴革命的勝利對拉丁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安,但古巴人民強烈要求將革命深入發展下去,並促使卡斯特羅領導人民堅決走上反美的道路。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標誌著人類的航天技術已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美蘇兩國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因為科學上的需要,產生了發射衛星的想法。1957年,美國正式宣布準備發射一顆科學衛星。前蘇聯認為,如果能夠搶在美國前麵發射一顆衛星。就會成為蘇聯的社會主義製度比美國製度優越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第一顆衛星上天,前蘇聯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此後,美蘇兩國的空間競賽開始了。

這顆人造衛星,其主要儀器設備是化學能電池無線電發報機。人造地球衛星是靠具有巨大推進力的巨型多級火箭送上太空的。多級火箭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就是把幾支單線火箭串聯或並聯在一起,首先是第一級火箭點火,此時整個火箭便騰空而起,當第一級的推進耗盡時,它笨重的殼體就立即被扔掉,接著第二級開始工作,再接著第二級的殼體被拋掉,第三級點火……這樣越跑越輕,越跑越快。直到最後一級火箭工作結束時,使裝在末級火箭前端的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前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多級火箭先到達900多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約28800千米的速度與地球平行飛行,在距地球約880千米的上空建立自己的運行軌道,人造衛星每962分鍾繞地球一圈。

由於地球的自轉,人造衛星能飛越各大洲以及所有有人的居住區。

“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

古代中國就有嫦娥奔月的幻想,如今,這一夢想實現了,時間就是1969年7月20日。

1969年7月16日星期三早晨9點32分,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連同它36層樓房高的土星5號火箭發射了,它們正以每小時24245英裏的速度,脫離地球大氣層向25萬英裏外的月球前進。在離地球5萬英裏處,由宇航員科林斯操縱名為“哥倫比亞”的指揮艙,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則進入了登月艙“鷹”號。星期五黃昏,飛船就進入了月球的重力場。星期六下午,飛船速度被降低到每小時3736英裏,進入了繞行月球的軌道。下午3點零8分,登月艙就和“哥倫比亞”分開,朝著月球上的靜海飛去了。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點17分42秒,“鷹”號登月艙在靜海成功著陸。

兩位宇航員穿上了價值30萬美元的特製太空衣,在降低了登月艙內的壓力後打開艙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並拉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5億人看到他正小心地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麵上去。

阿姆斯特朗的靴子踏上了月球表麵,他說:“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整個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時間是下午10點56分20秒。月球表麵是纖細粉末狀的,阿姆斯特朗把那細粉狀的物品撿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褲袋裏。在阿姆斯特朗下艙後19分鍾,奧爾德林走到他身旁,這裏的重力隻有地球上的1/6,因此電視觀眾們看到這兩人像羚羊似的跳來跳去,他們豎起了一麵3英尺寬5英尺長的美國國旗,是用鐵絲縛在旗杆上的,還存放了一個盛有76國領導人拍來的電報的容器和一塊不鏽鋼的飾板,上麵標著下列字樣:“來自行星地球的人於紀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這裏踏上月球。我們是代表全人類和平地來到這裏的”。

他們收集了50來磅石塊供科學研究之用,並測量他們太空衣外麵的氣溫:陽光下是華氏234度,夜裏是華氏零下279度。他們擺出一長條金屬箔來收集太陽粒子,架起測震儀來記錄月球震動。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又37分鍾之後,他們回到“鷹”艙,發動引擎離開了月球,返回軌道,和呆在“哥倫比亞”裏的柯林斯會合。

下午1點56分,柯林斯令“哥倫比亞”朝向地球,發動引擎,使指揮艙擺脫了月球的引力。星期四,“哥倫比亞”宇宙飛船返回地球,濺落在太平洋海麵上。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壯舉。“阿波羅”11—17號共載人登月七次,六次成功。“阿波羅”計劃為人類研究月球開創了新的階段,實現了人類多年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