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殲鄂西殘軍與湖北剿匪1(1 / 3)

圍殲鄂西殘軍與湖北剿匪1

一、圍殲鄂西殲敵

四野戰士紛紛下定決心,要把宋希濂殘餘勢力清剿幹淨,進而解放湖北!

四五一團一營營長田老保、二營營長楊度生冒著敵人的炮火,帶領戰士們拚命往前衝。

很多戰士腳都泡爛了,有的戰士還扭了腳,可他們卻忍著痛繼續趕路,沒有一個人埋怨過。

1.四野發起二次鄂西戰役

1949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下達發起二次鄂西戰役的作戰命令。

命令如下:

集中第五十軍三個師、湖北軍區兩個獨立師、第四十二、四十七軍各兩個師共九個師的兵力,由湖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王宏坤、參謀長張才千統一指揮,於月底再次發起鄂西戰役,求殲宋希濂集團。

二次鄂西戰役的具體部署是:

第四十七軍第一三九、一四一師由大庸、桑植一線出發,經來鳳迂回恩施,占領利川,截斷宋希濂西退道路,如其未撤,第二步即由西向東進攻。

與此同時,湖北獨立第一、二師及第四十二軍第一五五師(第一二四師未趕到),由秭歸渡江向建始、恩施前進。

第五十軍全部由湖北宜昌秭歸間渡江,由東向西經資丘一帶向恩施攻擊前進。

在此次二次發起鄂西戰役前夕,解放軍四野部隊曾發起了鄂西戰役,並取得了宜昌戰役的勝利。當時,宋希濂從宜昌敗退到湖北恩施以後,解放軍也做了短暫的休整。

為了肅清國民黨在鄂西的頑敵,並配合二野打通西進的道路,四野準備在發起廣西戰役的同時,發動對湖北宋希濂殘軍的作戰。於是,四野指揮部就著手這次繼續圍剿宋希濂的準備。

戰鬥命令下達後,戰士們紛紛下定決心要把宋希濂殘餘勢力清剿幹淨,進而解放湖北。

四野做好部署之後,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二野決定對四野發動的鄂西戰役予以配合,於10月29日發出《進軍川黔作戰的補充命令》。

命令如下:

第三兵團應以現在最先頭之一個軍,全部輕裝,沿四野第四十七軍主力之右側,以快速行動,直出彭水、黔江(要點),截擊可能逃跑之宋匪,並協助四十七軍殲擊右側頑抗之匪軍。

第三兵團主力則依此調整部署,速按原計劃分別出遵義及尾先頭軍跟進。

第五兵團及第三兵團之第十軍仍按原計劃速出貴州。

四野再次發起的鄂西戰役,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的軍事行動。

四野第五十軍、湖北兩個獨立師及第四十二軍第一五五師為右集團,第四十七軍主力與二野第三兵團主力第十一、十二軍為左集團,把宋希濂集團緊緊包圍,切斷敵人逃跑的退路,力求把這夥殘軍剿滅在湖北。

湖北西部的巴東到貴州境內的天柱,兩地之間大約有500公裏,是國民黨“西南防線”上地勢最複雜的地段之一,也是敵我雙方爭奪的重點。

在兩地的北麵,長江水自萬縣以東經過巫山流入湖北境內,經過西起奉節、東至湖北宜昌長達200公裏的峽穀地帶,兩岸的山高大險峻,是交通的咽喉。而在這些地區的南部,有武陵山,那裏山高陡峭、樹木茂密,到處是懸崖絕壁,很難通行。

10月28日,鄂西戰役打響了。

四野右集團第五十軍兵分三路由湖北宜昌、秭歸、香秭等地開始渡江,而後向鄂西南進擊。

11月3日,五十軍擊破國民黨軍第一二四軍等部的防守,攻占巴東、綠蔥坡、野三關等地。

四野左集團第四十七軍主力在10月30日從永順、大庸出發,11月1日進至龍山以南招頭寨一帶。

四野作戰部隊發起的強大攻擊,讓川湘鄂綏署主任宋希濂、川鄂邊綏署主任孫震等人大為震驚,慌忙向重慶請求支援。

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也極為恐慌。張群馬上叫來自己的秘書,連續發了三份電報。

第一封發給蔣介石,告訴他“西南防線”的情況,請蔣介石盡快返回重慶。

第二封是發給東線三位綏署主任和四個兵團司令官的,並警告他們說:“東線為黨國複興基地命脈所係,必須死守。”

第三封則是發給第十五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的,命令他由川北前往基江,準備增援宋希濂集團在鄂西作戰。

根據張群的指令,宋希濂決心集中優勢兵力由永順方向對我軍發動攻勢。

為此,宋希濂下達命令:

第一二二軍調至鄂西整補;以第一二四軍阻擊四野右集團;調第一一八軍至龍山、來鳳,令第二軍由鹹豐南下,以第十五軍進至來鳳以北的沙道溝,令第七十九軍西移鶴峰,集中四個軍於6日起由北向南對解放軍第四十七軍發動攻擊。

針對宋希濂準備對第四十七軍發動進攻的企圖,二野、四野部隊密切配合作戰。四野首長令第四十七軍準備迎接敵人發起的攻擊。

根據四野的作戰部署,四野左右兩路同時向敵人攻擊前進,迅速攻破了宋希濂集團的一線防禦。

擔任右路進攻的第五十軍和第四十二軍,在曾澤生、吳瑞林兩位軍長的率領下,迅速攻占建始、恩施等敵人防禦要點後,繼續向鹹豐挺進。

11月7日,已經陷入解放軍包圍圈的宋希濂方才醒悟過來。眼看自己的部隊快要陷入解放軍的合圍,便急忙部署部隊向烏江以西撤退,企圖後退至黔江、兩河口、龔灘、彭水地區組織防禦。

這一帶山嶺連綿,地形險要,並有唐岩河、鬱江做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素有“川湘咽喉”之稱。

四野首長發現來鳳、龍山地區的國民黨軍於8日晨開始西撤後,遂命令第四十七軍發起追擊,要求每天以100裏以上的速度南進。並強調,此次追擊須準備直追至豐都、涪陵一帶,在長江與烏江邊殲滅全部敵人。

右路軍在王宏坤的統一指揮下,於10日占領宣恩,並乘勝南下,在鹹豐附近地區截住了宋部第七十九軍兩個師,第十五、一二四軍各一個師。

13日,王宏坤集中第五十軍第一四八、一四九師,湖北獨立第二師及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主力,將敵人4個師包圍於宣恩以西之沙道河、高羅、麻陽地區。

經過6天的激烈戰鬥,除國民黨第七十九軍軍長賴傳文率一部乘隙逃跑外,其餘的敵人全部剿滅,生俘敵第七十九軍副軍長肖炳寅。

四野左路第四十七軍在白濤全殲其第十四兵團部,俘該兵團司令官鍾彬。

到了11月25日鄂西戰役結束,湖北全境解放,湖北各界人民群眾奔走相告,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勝利的喜悅溢滿大家的臉龐。

此次戰役,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殘軍4萬餘人,從東麵打開了進軍四川的門戶,為二野挺進大西南提供了便利。

鄂西戰役是異常激烈的,這期間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吧……

2.解放軍布網圍殲宋希濂

為粉碎蔣介石的“長江中遊防線”和西南聯防計劃,解放軍四野於1949年6月底,下達命令。

命令如下:

十三兵團三十八軍於6月底進至宜城、鍾祥一線隱蔽集結;四十九軍至沙洋、馬良集結,西渡漢水切斷敵軍向沙市的退路;7月3日四十七軍集結襄陽,截斷敵軍向湖北宜昌的退路;三十九軍為預備隊,從雲夢出發尾隨四十七軍向荊沙進擊,鄂獨兵團一、二兩個師在當陽正麵吸引敵人。

就這樣,解放軍在宋希濂部的東、東北和北麵布下一個張開大口的袋子,隻待敵人鑽進來。東麵的四十九、三十九軍,北麵的四十七軍兩翼斜插迂回包圍收緊袋口,然後全殲宋希濂的十四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