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殲鄂西殘軍與湖北剿匪2(1 / 3)

圍殲鄂西殘軍與湖北剿匪2

5.重兵壓境敵人內亂

解放軍四野部隊攻占湖北宜昌、沙市之後,宋希濂便率領自己的大部隊乘坐大小船隻,逃竄到巴東、五峰、慈利一帶。

這個時候,國民黨依然重用宋希濂,他和胡宗南一起,共同擔負蔣介石“固守西南”的重任。

宋希濂棄宜昌駐巴東後,便把陳克非的二十兵團設在巴東、野三關之間扼守水陸兩路險要。在江防上則配置趙援軍的兩個師,還在江北興山、秭歸、巴東之間,設立哨卡並構築工事。

1949年8月中旬,宋希濂又把他的司令部由巴東移到了鄂西的恩施,地點在一所中學裏。

一時間,山城恩施瞬間增加了許多軍政機構。

清江河東岸地區為邊區綏署、幹部學校、一一八軍及其直屬部隊和第四補給分區,軍政人員的家屬也分別住在城區和市郊。粗略估計市區新增加5000人,加上國民黨湖北省府的保安團隊和邊區綏署直屬部隊等,竟然達到了3萬人。

“國防部”人事司司長阮祺這時也來恩施為宋希濂打氣,說宋希濂是“黨國的台柱”,希望他把西南大門看好。

不久,按照宋希濂的命令,鍾彬、陳克非兩兵團司令官和各軍、師長也都先後來到恩施地區。

和宋希濂來到的恩施還有第三兵團司令朱鼎卿,他曾經是湖北省主席,擁有一定的勢力。

兩個人在湖北雖然表麵上很“團結”,就像一根繩子上的兩個螞蚱,但在背地裏則是各搞一套,國民黨在湖北的軍隊因此出現了內訌。

朱鼎卿到達這裏後,企圖擴充勢力,並以湖北保安團隊為基礎,先後擴充成為兩個軍。國防部人事司司長阮祺離開恩施去重慶不久,馬上宣布朱鼎卿為湖北省綏靖總司令。

這樣一來,朱鼎卿認為宋希濂是綏署主任,他是綏靖總司令,兩個人平起平坐,所以不再害怕宋希濂了。

朱鼎卿還在張振國的策劃下,秘密擬設置恩、巴警備司令部,內定張振國為警備司令,打算牽製宋希濂的軍事行動,以此增強自己的勢力。

宋希濂早就發現朱鼎卿背地裏處處和自己過不去,便和自己的高級顧問商籌對策,提出讓一一八軍軍長陳希平出任湖北省主席,並密電國防部和行政院,後以陳希平在湖北省人物中聲望太低而不了了之。

後來,宋希濂又想以徐會之繼任,因為徐會之與他同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又任過戰區政治部主任,抗戰勝利後還擔任武漢特別市長多年,在湖北人事中有些分量。

宋希濂征求徐會之的同意後,馬上電令徐會之任川湘鄂邊區綏署中將副主任作為過渡,待徐會之到恩施後再任湖北省主席。“國防部”很快就同意了宋希濂的決定。

徐會之在重慶一麵準備到恩施上任,一麵籌劃省政的人事安排,因而遲遲未行。

不久,恩施情況有變,宋、徐的陰謀泡湯,直到恩施解放,徐會之還在重慶徘徊。

後來,宋希濂聽到朱鼎卿在秘密組織恩、巴警備司令部並內定張振國為警備司令的消息後,大為惱怒,說道:“朱雖是湖北綏靖總司令,但畢竟隻是一個省的‘綏總’,而邊區綏署則總攬三省軍政實權,不言而喻自在一省之上;恩施雖是臨時省會,但也是綏署駐地,省府不能撇開綏署而密擬設置恩、巴警備司令部。”

於是,宋希濂就找到一一八軍軍長陳希平,要他把邊區綏署第五綏靖分區解散,然後盡快著手組織恩施警備司令部,宋希濂仍要陳希平兼警備司令,負責籌備一切,開辦費用全部由綏署撥給。

恩施警備司令部的組成如下:

司令:一一八軍軍長陳希平(兼);副司令:邊區綏署高參陳康黎(兼);參謀長:邊區綏署高參魏尚武(兼);辦公室主任:一一八軍參議王彬(兼)。另設置參謀組、副官組、政工組、軍法組、經理室、軍警督察組、警衛連,附設憲兵區隊。

恩施全城從此進入戒嚴時期,並實行宵禁。

在這期間,每天入夜10點左右,恩施全城馬上路斷人稀,各街道口崗哨林立,巡邏隊到處亂竄,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至於軍政機關高級人員的公務往來等,則由警備司令部配發通行證。

宋希濂增設恩施警備司令部的主要企圖是為了控製恩施地區民間武力,恩施民訓工作做好了可以擴大到鄂西整個山區,警備司令部的區域也可隨之逐漸擴展到巴東、建始、鹹豐等縣。

宋希濂、朱鼎卿到恩施後,各自力求在軍政上擴大組織,雖然各不相謀,但在表麵上還是虛與委蛇,以求協作,其做法是利用兩集團中一些人事關係從中周旋。

如宋希濂的親信教育長彭邁、綏署總務處長王秉文、副處長範宗義、一一八軍五十四師師長董惠、一二四軍六十師師長易瑾等,朱鼎卿方麵有恩施縣長彭某、省銀行副行長範遂如等。

這些人既有軍校派係關係,又都是湖北人,所以兩個的勢力有一個短時期的協調合作。

宋希濂又另外派他的副參謀長羅開甲、一一八軍軍長陳希平每周到湖北省府召開軍政座談會,與朱懷冰、彭曠高(省民政廳長)、孫定超(綏總副總司令)等人縱談時局。

一天,陳希平到警備司令部對大家說,共軍西進宜昌後可能暫時會以守待攻。

雖然敵人內部出現了內訌,但為了共同的利益,他們狼狽為奸,繼續打算和解放軍進行對抗。

6.解放軍開始圍殲行動

在我人民解放軍多路圍剿之下,敵人在鄂西做最後的掙紮,試圖繼續負隅頑抗。

1949年秋的一天晚飯後,宋希濂在綏署院內草坪上召開了一個座談會。

參會的有十四兵團司令官鍾彬、綏署參謀長顧葆裕、副參謀長羅開甲、一一八軍軍長陳希平和副軍長方墩、第四補給分區司令羅文山等,恩施警備司令部副司令陳康黎也參加了。

在這次會議上,宋希濂說他對宜昌、沙市的失守早已料到,所以早早做好了逃離的準備,因此,部隊轉移損失不大。

甚至說他放棄宜昌的目的,是為了集結兵力依險設營,誘敵深入。

接著,宋希濂他要大家談談對時局的看法。

陳希平分析了他的看法:

鄂西山地毗連川湘,西接雲貴,地勢險要,是一個很好的反攻根據地,綏署應即召集各軍、師參謀人員和各團團附等組織一個參謀旅行演習,實地熟悉鄂西山川形勢,針對解放軍將西進的路線,依據地形部署兵力;這些人員演習完畢後,即賦予實地訓練部隊的任務,這樣才能長期應戰。綏署兵力分散在這廣闊的山地,隻能作重點的防禦,建始方麵對巴東、野三關這一線應配置有力兵團扼守其間;來鳳方麵是湘西入川的孔道,咽喉之地,不可不預為防範。

鍾彬很同意陳的說法,並認為各兵團初退入山地,須給以養精蓄銳和整訓的時機。

顧葆裕也在會議上做了分析:

與共軍作戰必須在政治、經濟上與軍事密切配合,恩施警備司令部要搞好地方治安和民眾組訓,經濟上除了設法開拓財源外,還應盡量籌積物資,做到自足自給,以便長期打算。

最後,宋希濂讓羅開甲依據座談情況擬訂實施方案。

會後,宋希濂於8月9日飛往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