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江西殘敵與贛邊剿匪3
嚇死慣匪廖其祥
1951年3月,就在資溪縣剿匪部隊接二連三的滅掉資溪地區匪首的同時,廣昌縣的剿匪領導人卻感到了空前的壓力,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廣昌的領導同誌們正在為沒有抓到本縣的土匪頭子廖其祥而頭疼。
廖其祥綽號“廖大肚子”,是廣昌縣水南鄉人。1927年,廖其祥開始當土匪,他的土匪隊伍已達到千人之多。1949年,蔣介石命令人在江西建立“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廖其祥做為該部的一支重要土匪力量被收編,並被封給他一個“少將”頭銜。
1949年8月,我人民解放軍完成了贛江追擊戰鬥後,隨即轉入全省的剿匪階段,廖其祥匪部不久就被我剿匪部隊擊潰。逃出性命的廖其祥後來帶著剩下的人和“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的王象其逃往建寧。
1950年1月中旬,台灣派出特務在泰寧與廖其祥接上了關係。廖其祥召集餘部重建“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並將其改名。
為了做些“事情”給台灣當局看看,廖其祥依仗王象其的軍事知識,攻陷了資溪縣城。
製造了“資溪事件”後,廖其祥高興得不得了,他立即發電報給台灣稱:“光複資溪,消滅共軍10萬”。台灣輿論也確實興奮了一段時間,並大肆在其報紙廣播上吹噓。
然而,廖其祥隻興奮了幾天就被我剿匪部隊打得七零八落,逃到了福建深山。
廖其祥打仗不行,但身為一個慣匪,逃命倒很在行。他不斷地從我剿匪部隊的空隙中逃掉,在深山林莽之中東奔西竄。到1950年底,居然還剩下100多人。
1951年初,他的“好朋友”王象其被我剿匪部隊活捉,廖其祥為了逃命,跟王的兒子王安喜分道揚鑣,逃得無影無蹤。
那麼,廖其祥到底逃到那裏去了呢?
就在廣昌縣剿匪領導一籌莫展的時候,建寧縣卻傳來了廖其祥已被該縣剿匪部擒獲並意外死亡的消息。
廖其祥是在建寧與泰寧之間的山區落網的。
1950年12月1日,廖其祥逃到靖安,遭到四三○團一營的突然襲擊,在強大火力的封鎖之下,進退失據,驚慌失措,連忙逃走。
隨後,他又在逃往寧化的路上挨了解放軍一記重拳,結果隻剩幾十人了。
1951年2月初,快過春節了,泰寧縣弋口一帶發現一股較大土匪。剿匪部隊經分析,認為很可能是廖其祥殘部。
於是,剿匪部隊即刻派出燕作秀、陳祖蔚領導的泰寧弋口武工隊前往剿滅,他們還將這一情況通報給建寧方麵。建寧剿匪部隊得到消息後,隨即由連長杜玉泰和指導員劉炳政帶領二八七團二營五連,趕來弋口。
2月7日,正是正月初二,人們顧不上歡慶春節,就立即開始了追剿行動。不久,他們就找到了土匪的藏身之地。
2月14日,戰士們冒著漫天大雪,涉過冰冷徹骨的浦溪河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陡峭險峻的馬坑岩洞發動了猛烈地攻擊。
龜縮在洞中的30多個匪徒毫無準備,頃刻之間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打掃戰場時,卻沒看見匪首廖其祥。
這時,指導員劉炳政發現,通訊員張加祥也不見了。有人說,剛才好象看到他追一個匪徒去了。
劉炳政對九班長金道木一招手說:“快!跟上去看看!”
原來,正當大家抓捕最後一批俘虜時,通訊員張加祥感到好象有人溜進一塊岩石背後去了。他趕過去一看,隻見一個人朝著河的下遊方向拚命逃跑。
張加祥沒有來得及打招呼便追上前去。匪徒知道後麵有人追趕,跑得更快了。本來張加祥可以一槍把他打死,但看那匪徒年紀較大,說不定是個土匪頭子,就想抓個活的。
他加速追到那家夥身邊,縱身一躍,把他撲倒在地。
那匪徒雖說上了年紀,卻很有力氣,他翻身與張加祥扭打起來。
正在這時,劉炳政和九班班長都趕到了,他們向頑匪的腳上、肩上各開了一槍,那家夥才束手就擒。
劉炳政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受傷的匪徒。隻見這家夥大約40多歲,頭上戴了一頂黑色絨帽,上身穿一件棕色毛衣,下邊著一條藍色棉褲,腳下則是一雙一般人難以擁有的黑色棉鞋。
這家夥和其他土匪一樣,因長時間在山野逃竄,日曬夜露,食物缺乏,瘦長形的臉上呈現一種醬黑色。頭頂是禿的,剩下的疏而長的頭發亂七八糟地蓋在臉上,顯出喪家犬般的狼狽與晦氣。
還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他的口裏鑲著一顆很大的金牙。
劉炳政問俘虜:“喂,你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的?”
那個家夥閉著眼睛裝死,一聲不吭。
一個戰士猜道:“他不會是大土匪廖其祥吧?”
另一個道:“你憑什麼這麼說呢?”
那個戰士回答說:“你看他穿得這麼好,口裏還鑲著金牙呢?不是頭子哪來這麼多的錢呢?”
連長杜玉泰聽了他們的話也認為有這種可能,他接著說:“還有證據呢!你們看,我們剛才在他住的岩洞裏繳獲了許多武器彈藥,幾十斤鴉片,幾十件金首飾,幾千塊大洋。
大家正說著,弋口武工隊的陳祖蔚押了一個剛抓的土匪隊長來指認。
土匪向前一看,對眾人說:“他嘛!就是我們的廖司令呀!哦,不對,他是長官們要抓的土匪頭子廖其祥!”
一直裝死的俘虜,微微睜開眼睛,憤怒地瞪了那個土匪一眼,隨即又把眼睛閉上。
這個很小的動作,並沒有引起大夥的注意,但細心的指導員劉炳政卻看在眼裏,他故意大聲地問那個來指認的土匪:“你說他是廖其祥,可我聽說廖其祥可是個大肚子,你看這個人,他的肚子根本就沒有嘛!”
那個匪隊長見劉炳政這樣說,趕忙解釋說:“哎呀,長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這一年多被你們攆得到處跑,從江西逃到福建,又從福建逃回江西,我們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的,再大的肚子也跑癟了。”說著,他誇張地掀起自己的衣服,指著癟癟的肚子說:“長官們你們看,我不是也瘦得能從肚子上看到脊梁骨了嗎?”
戰士們聽完哈哈大笑起來。
聯合會剿勝利結束後,弋口武工隊根據縣領導的指示,押解廖其祥前往泰寧縣城。這裏去縣城不通公路,而廖其祥又挨了兩槍,不能自己行走,武工隊的同誌隻好用一種名叫“豬仔轎”的方法把他抬著。
“豬仔轎”其實就是一種極簡單的扛抬工具,它是在兩根竹竿中間,夾一把做工粗糙的竹椅;或者隻用幾根凹形短杠相連。當地的山裏人到城裏去賣豬,就是將豬這樣抬去的。
從馬坑岩洞到山下的路非常不好走,扛轎的同誌到一個地方就要換幾個人。他們一邊抬,一邊聊著閑話。
走在前麵的說:“這次抓住了這個家夥肯定要千刀萬剮。”
後麵的人回答:“可不是嗎?這個人這麼壞!”
他們說著說著,隻覺上身一晃,兩肩一輕,隻聽得“嗵”地一聲,什麼東西摔到崖下去了。
“哎呀!”後麵的人大叫一聲,原來是他們抬的廖其祥從竹竿上掉了下來滾下了山。
武工隊的陳祖蔚立即跑過來,生氣地問這兩個同誌:“你們怎麼把他翻下去了。”
扛轎同誌連忙說:“隊長,這不關我們的事,是他自己用力掙脫下去的。”
陳祖蔚檢查了“豬仔轎”,發現那根繩子的確是掙脫的,而且走在他們後麵的人也都看到了這個事實,不是扛轎同誌故意將廖其祥摔下山的。
陳祖蔚估計這是廖其祥自己自殺造成的,便不再怪罪同誌,他命令人到山下把廖其祥的屍體找上來。
這是一條很窄的山路,上邊是峭壁,下邊是深穀。大家攀藤附葛而下,找到廖其祥時,他已是一具血肉模糊的死屍了。大家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他弄到路上來,依然讓他乘著“豬仔轎”。
建寧離廣昌隻幾十公裏,縣裏得知這一消息後,便通知了廣昌。廣昌縣長馬加接到電報,隨後就派本縣公安局的邱發生前往泰寧,並致信該縣政府,要求他們將廖其祥首級或其死後照片,及被俘殘匪名單、照片一並交由邱發生帶回。
3月15日,邱發生帶著廖其祥的首級回到了廣昌。廣昌人民確認這家夥真的死了,終於放下心來,全心全意地發展生產,建設家鄉。為此,馬加起草文件,向專署報告。其文如下:
朱專員:
我縣匪首廖其祥子今年2月14日在福建建寧縣被我人民解放軍圍剿捕獲,解至泰寧開永鄉時,傷重斃命。本府於本月4日派本縣公安局邱發生同誌前往泰寧縣提取廖匪死後照片及其首級,業於今日提取回縣。
茲將廖其祥死後照片一幀送請鑒核實。
廣昌縣縣長馬加
1951年3月15日
智擒變“性”頑匪
1952年9月,參與資溪事件的匪首熊文輝被村民成功抓獲後,製造暴亂的幾個重大匪首基本被剿滅幹淨。到1952年年底,江西全省共殲滅土匪、特務5.5萬人。
不過,在這場剿匪運動中,另一個作惡多端並間接參與暴亂的金溪匪首向理安卻直到1957年才被我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向理安,湖南漵浦縣人,1908年生與金溪縣何家巷。1929年曾參加紅軍,兩年後叛變,擔任保安團分隊長、縣保警中隊分隊長、保警大隊副官。金溪解放前夕,他帶領縣保警隊190多人上山為匪,被“豫章山區綏靖司令部”委任為“第六總隊”隊長,擔任金溪、臨川、東鄉、貴溪、資溪、南城、餘江7縣反共總指揮。
向理安從匪期間,曾有170餘名革命幹部、家屬和群眾遭其殺害,是贛東地區罪大惡極的匪首。
在資溪暴亂中,向理安帶領眾土匪直撲資溪,但途中聽說縣城已被攻破,便轉襲高阜區公所,在那裏搶掠了一番後,倉皇躲入大山李坊營一帶。
匪徒們連夜行軍,疲憊已極,一到駐地,倒頭便睡。正當他們鼾聲如雷之際,我剿匪部隊四八三團六連從天而降,將匪徒全部包圍在他們所住的房屋之中。
向理安從睡夢中醒來,慌忙組織土匪強行突圍。
這一仗,向理安幾乎全軍覆沒,隻有他自己帶了幾個親信逃得性命。此後,他又在我群眾基礎薄弱的地區搜羅了一些殘匪繼續作惡。
1950年4月中旬,向理安在賽元嶺山棚再次被圍,兩名匪徒被打死,剩餘的匪徒被衝散。
6月中旬,剿匪部隊與向理安在和尚坪途中遭遇,匪徒趁天黑朝判坑逃竄。
中秋節前夕,匪徒藏在東鄉鵝籠峰時,剿匪部隊突然襲擊,匪頭目周繼商負傷而逃。
此後,向理安一方麵極力避免與剿匪部隊接觸,另一方麵卻加緊了對地方政權的騷擾和對人民群眾的傷害。
12月24日深夜,縣大隊政委吉雲祥接到公安機關的情報,得知向理安的下落,立即率部襲擊竹橋鄉下塘源村,10多名匪徒當場被打死,其餘分兩路向楊坊、梅坊逃走。其中多名匪徒逃到梅坊香菇廠,被早已埋伏在這裏的剿匪部隊一舉殲滅。
“分隊長”許炳坤帶著七八人在楊坊石嘴頭山上藏匿,晚上到村裏搶吃的,剛進村就落入包圍圈中,一個個被生擒活捉。剿匪部隊繼續追擊剩餘殘匪,追到長興山廠,向理安聞風而走;25日再追至塗嶺山廠,匪徒亦不作任何抵抗,拔腿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