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擊江西殘敵與贛邊剿匪3(2 / 3)

我剿匪部隊有如強勁的狂風,匪徒們就像殘敗的落葉,他們再無還手之力了。

1951年1月初,向理安和最後的幾個嘍囉到了金溪、資溪兩縣交界的孔藥坑白水濟,這裏山深林密,遠離村莊,剿匪部隊一時間沒有了土匪的消息。

不久,向理安的爪牙之一曾水仔來到金溪剿匪部投誠,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說:向理安被他砍死在了匪窩裏。

我剿匪人員立即帶領人員前去查看,但在那裏並沒有找到向匪的屍體。

剿匪同誌正要問個究竟,其他的土匪卻紛紛願意用人頭擔保曾水仔說的是事實。

這樣,向理安的最後幾個爪牙,終於放下手中的屠刀,投降了。至此,向理安這股鬧得最凶狠的土匪,就此幹淨徹底地消滅了。

可是,他們的頭子向理安呢?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到底去了哪裏呢?沒有人知道。

直到1953年初,江西省公安廳無意中抓獲了台灣駐香港的國民黨特務頭子李惕非。

為了能夠減輕自己的罪行,李惕非告訴公安人員,我方一直沒有逮捕歸案的向理安在香港出現過。

從李惕非的嘴裏,我方人員又知道了向理安消失後的一些情況。

原來,曾水仔果真砍了向理安,但遺憾的是,由於曾水仔是在半夜動的手,砍殺中,他僅僅砍掉了向理安的一大塊肉,卻沒有將他砍死。

待曾水仔前去報案後,向理安忍痛連夜逃走,趕到鷹潭市他嶽母家,在那裏拿到他老婆的地址,隨即爬上火車前往上海。

向理安的老婆周瑞雲是貴溪蔡坊人,1938年與向理安結婚,江西解放後,向理安把妻子送往上海,為自己多留了一條路。

向理安在上海隻呆了幾天,便搭上去香港的船。

到香港後,向理安由土匪變為特務,被國民黨任命為“豫章山區軍事聯絡專員兼贛東調查員”,給他的新任務是潛回大陸發展特務組織,收集大陸軍事政治情報,利用各種舊關係組織地下武裝;並且以金溪、黎川、光澤、泰寧等縣為活動中心,建立“遊擊基地”。

1951年5月19日,向理安接受命令後偷渡潛回大陸,由於沒有證件不能通行,他便自己仿造了一張“通行證”,登上了去上海的列車。

可是,他騙過了香港警察,卻沒騙過上海的糾察,向理安以一口誰也聽不懂的“潮州”土話支吾搪塞,上海糾察隻好根據他的“偽造證件罪”,判他半年徒刑。

同年12月,向理安出獄後,再次回到了香港,並在後來恢複了自己的“調查員”身份。

這時,向理安又投靠了另一個特務組織。經人介紹,加入了“中山學會”,並被任命為“中委會”二組屬下的“江西工作站站長”。

這樣,向理安成了國民黨的“雙料”特務。

李惕非告訴工作人員,向理安第一次去香港時,曾兩次拜見過他,對他非常信任,如果公安人員需要對向進行逮捕的話,他願意提供幫助。

李惕非所說的這些消息使公安人員眼前一亮,為了盡快抓到匪首向理安,經過上級有關部門的批準,公安人員利用特務李惕非,讓他先與向理安通過書信聯係,逐步取得向的信任。

不久,給李惕非回信稱:他正有回大陸“辦事”的打算,要求李幫忙給他找一張從香港過大陸的通行證件。

不久,一張由省公安廳印發的正規的通行證,很快寄到了向理安的手裏。

與此同時,公安廳派出王長榮、王福生兩位同誌前往廣東深圳的羅湖守候,等待向理安落網。

然而,一天又一天地過去了,卻不見向理安到來。

在羅湖等候的同誌有些著急了,難道敵人發現了什麼破綻?考慮我們的計劃毫無疏漏之處,公安廳楊處長指示王長榮等人不要著急,耐心等下去。

1954年1月24日,是公安廳所發通行證失效的前一天,這一天,向理安終於離開香港,拿著通行證順利地通過了香港港口。然而,當他一跨進羅湖的門檻,就被我公安人員秘密逮捕。

盡管向理安受過兩次特務訓練,經驗非常“豐富”。但這一次,他仍然顯得驚慌失措。

他不能再像在上海被捕時那樣,裝作什麼都聽不懂,因為人家一見麵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向理安。

向理安在贛東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僅人命就有300多條。

1956年12月25日,金溪縣人民法院判處向理安死刑。1957年1月7日,經省高級人民法院最後判決,執行槍決。

至此,直接和間接參與資溪暴亂的土匪頭子均受到了人民正義的審判,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二、肅清贛東土匪

張連長信心十足地說:“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保證完成任務!”

韓誌忠把大手一揮大聲的喊道:“同誌們!衝啊!我們上去抓活的!”

姚振林一邊喘氣,一邊鼓勵大家:“同誌們,加油啊!我們跑不動了,他們一樣也快跑不動了!”

圍剿“雲山王”

江西中間為平地,贛江、撫河等數條江河貫流其間;北麵是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沿東、南、西外圍,依次排列著武夷山脈、九連山脈、羅霄山脈、九嶺山脈、幕阜山脈,及井岡山、廬山、懷玉山、武功山等諸多險山勝景。特有的地理人文環境,養育了從王安石、文天祥、方誌敏等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愛國民族英雄,也孵生出一批諸如製造暴亂的悍匪惡魔。

解放初期,江西境內有290餘股土匪,匪徒達5.5萬多人。這些土匪打著各種旗號,在全省各地燒殺搶劫,瘋狂搗亂。其中,尤以地處贛東的土匪最多。

根據全省的匪情,早在1949年7月,江西解放初期,江西省軍區便於下達了《關於第一期剿匪方針和部署的命令》。

“命令”指出:首先鞏固贛東贛北一部或大部地區為立足陣地,以便配合主力向贛西贛南推進。

7月26日,四野第十五兵團四十八軍發起贛西南戰役,至8月29日基本掃清贛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除樂安、廣昌、石城3縣外,江西全境宣告解放。

8月13日,中共中央華中局、華中軍區明確指示四十八軍兼管贛西南地區的剿匪鬥爭。17日,江西省軍區又發出《關於第二期剿匪方針和部署的命令》,從此,江西全省的大規模剿匪鬥爭進入實施階段。

當時,贛東的土匪非常多,除了製造資溪暴亂事件的土匪外,其他各縣的土匪也都十分囂張。

雲居山又稱“雲山”,位於贛東的永修、靖安、安義3縣交界的三角地帶。

這裏山高林密,地形險要,石洞密布,道路狹小。江西解放後,這裏還盤踞著國民黨殘匪近千人,其中活動最猖狂的是“青年救國團湘鄂贛義勇總隊二十二支隊”的熊揚鷹股匪。

1949年10月,南昌軍分區和九江軍分區,共同派出兵力,開始對雲山進行進剿。

出戰前夕,九江軍分區司令員祝世鳳親自向留在九江剿匪的一五六師四六八團二營四連張連長布置任務。

“報告。”

“進來。”祝司令員拿起桌上的一疊紙,交給張連長說:“小張啊,雲山地區的土匪活動非常猖獗,你先來看看這些材料。”

張連長打開材料,仔細瀏覽起來。

材料上介紹的是雲山土匪頭子的情況:

熊揚鷹,永修縣人,早年當過國民黨區政府文書、保長。抗戰時期投靠軍統,先後擔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常備大隊中隊長、德安縣保安大隊長等職。

他盤踞雲山一帶10多年,長期對百姓施行血腥統治,群眾稱他為“雲山王”。

江西解放前夕,軍統特務羅光華組織“國防部青年救國團湘鄂贛義勇總隊”,委任熊為“第二十二支隊”支隊長。

熊匪為了擴充實力,大肆搜羅國民黨地方保安隊、鄉保隊及舊軍官、職員、兵痞、土匪、流氓、地主惡霸等,拚湊起300餘人,編成4個大隊,大隊長依次為鄒向榮、塗元誌、曾彪、馬文宣,都是國民黨軍官和軍統特務。

熊匪裝備較好,有輕重機槍4挺,長短槍280餘支,還有電台1部。

解放軍渡江後,沿主要交通幹線自九江、武寧向南昌挺進,熊揚鷹竄入以雲山為據點的永(修)、武(寧)、靖(安)3縣交界山區,活動範圍東起永修雲山,西至武寧石門樓,北至柘林,南至靖安青草山,為害範圍達到100裏。

麵對我軍的節節進擊,熊揚鷹玩弄兩麵派手法:他一麵派遣少數匪徒向我軍假投降,以造成假象、分散解放軍對他的注意力,一方麵散布謠言,威脅群眾,不準群眾給解放軍帶路送信,不準向人民政府繳糧納稅。

同時,他還以小股匪徒埋伏於交通要道、險關隘口,伏擊解放軍和人民政府的小分隊及零散人員。

祝司令員又拿出另外一份文件遞給張連長說:“你再看看這些資料,這個熊揚鷹更是無法無天!”

張連長接過來,隻見文件上詳細記錄了熊揚鷹7、8月間對我軍犯下的滔天罪行:

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十四軍9名掉隊的戰士,在永修縣境內的公路旁休息時,遭匪特襲擊,無一幸存。

7月28日,永修縣塗家埠山下渡渡口,3名過境的戰士被匪徒槍殺。

7月29日,我軍一輛軍車在永修縣雲山下的公路上遇匪特伏擊,司機犧牲,軍用物資被搶,軍車被點火燒毀。

7月31日,江益火車站遭匪特突然襲擊,鐵軌被炸斷,破壞嚴重。

8月4日,永修縣縣城被匪特圍攻,縣政府遭敵襲擊。

張連長看得氣憤難平,他臉漲得通紅說:“司令員,您下命令吧,我們一定要為犧牲的同誌報仇!”

司令員語重心長地說:“小張啊,這些匪情報告你已經看過了。熊揚鷹這幫土匪實在太猖狂了,不抓緊消滅不行。可現在主力正在南下西征,地方政府又剛剛成立,我們還不能拿出更多的兵力來剿匪。所以軍分區決定,你們四連馬上動身去雲山剿滅熊揚鷹股匪。怎麼樣,有困難嗎?”

“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克服,保證完成任務!”張連長信心十足。

“不過,”司令員親切地說,“你也不是孤軍作戰,你先去打前站,隨後,軍分區將派出幾個連與你並肩戰鬥。”

張連長立正答道:“是!”

“好。”司令員拍了拍張連長的肩膀,說:“剿匪與正規作戰不盡相同,你一定要多動腦筋,注意及時總結經驗,隨機應變,要緊緊依靠地方黨組織和廣大群眾。我們等著你早日傳來好消息。”

“請首長放心。”翌日,張連長即帶著120多名指戰員出發了。

他們得到土匪活動的情報後,悄悄進入伏擊點。

這時,天空下起了小雨。微風吹來,渾身濕透的戰士們用身體護著槍彈,雙眼緊盯著河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