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之初全國反特鬥爭1(1 / 3)

開國之初全國反特鬥爭1

一、華北偵破暗殺陰謀

毛主席看完電文,提筆批示道:“公安部:在我回國之前,鎮壓這個反革命。”

秦應麟一聽老底被揭穿,頓時滿頭冒汗,他撲通跪倒在地,連連磕頭:“我交代,我交代……”

羅瑞卿指示說:“段雲鵬對首都和中央領導人的安全威脅極大,要想盡一切辦法抓住他。”

1.毛澤東限期偵破“0409”案

1949年11月的一天,古老的北京城還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喜慶氣氛之中,但剛剛組建不久的解放軍反特監聽台裏,卻收到了一個異常的電信訊號。

頭戴耳機的監聽員們全神貫注地傾聽著劫波機從空中劫獲的每一個音符。靠牆擺開的一溜儀器設備上,各種信號燈閃閃爍爍,撲朔迷離。監聽員迅速把密碼抄寫在譯電紙上。

經過軍委猜譯局的同誌努力破譯,密碼原來是一分重要情報,內容如下:

毛澤東定於12月1日訪蘇,0409。

破譯電文的同誌立即將這一情況彙報給自己的領導,很快,這份電報就轉到了毛澤東的手裏。

毛主席看完電文,提起毛筆用他一貫豪邁的文體在卷宗頭上批示道:

公安部:在我回國之前,鎮壓這個反革命。毛澤東。

原來,12月24日是蘇聯領袖斯大林的70歲壽辰,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在斯大林的壽辰前率中共中央代表團出訪蘇聯。此舉從表麵上看是去給斯大林祝壽,實際上是新中國在建國之後開展外交工作的重要一環。

毛澤東此次出行還肩負著一個重大任務,那就是他將與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領導人舉行會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以鞏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可誰知,主席還未動身,台灣特務們就已經打探到了這個情報。

毛主席的批示很快送到了公安部,此時公安部長羅瑞卿正在外地視察工作,在家主持工作的是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自然,破獲潛伏特務、保衛毛主席安全訪問蘇聯的任務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楊奇清,湖南平江人,1921年跟隨彭德懷參加平江起義的老紅軍,長期從事黨中央的政治保衛工作,是新中國公安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接到任務後,他馬上組織精幹的偵破隊伍開會,討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破案,以保證毛主席的出行安全。

楊奇清手頭上除了一紙電文外,沒有其他任何線索。大家隻能從敵電譯文和署名“0409”中去尋找蛛絲馬跡。大家推測來猜測去,隻想到這四個數字可能是“郭、國、顧、鞏”四字之一,此外茫然無解。在萬分焦急中,楊奇清忽然想起了有名的破案專家、公安部一局偵察處的偵察科長曹純之,立即決定起用他介入這個案件。

曹純之是河北人,外號“一堵牆”,意思是隻要他出馬,就沒有衝不上、拿不下、破不了的案子。曹純之接受任務後,馬上著手開展調查工作。他一方麵要求公安部的電訊監聽台查找出敵方的電台地址,另一方麵又請求楊部長組織北京市各分局從戶籍上查找“郭、國、顧、鞏”四姓中與本案有關的可疑人。

幾天後,市分局同誌經過詳細審查核對,在戶籍方麵並未發現與此案有關的線索。

一條線索斷了,曹純之決心找出另一條新的思路。經過思考,他突然想到,當特務,就需要領取活動經費,而台灣當局隻能通過香港等渠道給他們彙錢,因此,如果對從香港彙進大陸的彙款情況進行調查,就一定能夠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公安部立即對北京市境外彙款情況進行了秘密地突擊調查,但他們查遍了全市所有國外彙款收受人員名單,也沒有一個可疑對象。在楊部長的要求下,曹純之帶著同誌們將目標轉向天津。

當時天津隻有一家銀行可以兌彙,通過檢查,曹純之發現“北京新僑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名叫計愛琳的女人近期內收到香港的兩筆大額彙款,而計愛琳本人的身份也十分可疑。

曹純之馬上組織人馬對計愛琳和她的各方麵社會關係進行嚴密監視,目標很快集中到計愛琳的弟弟計旭的身上。

此人住在緊鄰天安門的南池子九道灣7號,離中共中央的辦公地點很近,他若是隱蔽起來的特務,對中央領導的安全威脅就太大了。為了證實計旭的特務身份,曹純之從專門關押特務的監獄中找出了相關人員,讓他們對計旭的照片進行辨認,結果發現,計旭原來是軍統特務中一個叫作計兆祥的人。

一切真相大白,曹純之馬上布線,監視計兆祥的住處。與此同時,公安部電偵組日夜不停地監聽著潛伏台的發報情況。經過嚴密監測,發現神秘的電波來自計兆祥的住處一帶。曹純之布下的監視人員也報告說,在神秘電波出現的時候,計兆祥的房間裏有發報的跡象。

再說毛主席訪蘇的消息被泄露後,中央人民政府相關人員立即將主席的出訪時間改為了12月6日,為確保主席出行一路平安,楊部長親自負責主席出訪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這樣,“0409”偵破案工作就改由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代管。

李克農,安徽省巢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在白區的老地下工作者,早在1928年,他就受黨中央派遣,打入國民黨“CC特務組織”,並很快成為國民黨特務報務員的頂頭上司。

12月7日,曹純之將“0409”案件向李克農作了詳細地彙報後,李克農指示,為了引出後麵的“大魚”,先不要驚動計兆祥,但對他發出的每一份電報都要進行認真地破譯。

1950年1月初,計兆祥的電文中提到了一個“東北技術縱隊”,並提起了兩位將空降到哈爾濱附近去指導東北技術縱隊的保密局特派員。曹純之馬上派出助手成潤之帶幾名公安部的偵察員火速趕往哈爾濱,配合當地公安機關靜候“空中來客”。

這天傍晚7時左右,一架沒有任何國籍標誌的飛機,在悄悄地沿著朝鮮東海岸飛行。它嗡嗡地穿過鴨綠江,又飛過吉林的大片原野山巒。當飛到離哈爾濱不遠的一處山林上空時,低低地來回盤旋了好幾個圈,它顯然是在尋找聯絡信號或者選擇空降的合適地點。

過了好一會兒,飛機上拋出兩個黑點,徐徐下降,逐漸放大,轉眼之間,便降落到了地麵。

這是兩名由國民黨特務機關派出的高級殺手,他們是來和事先潛伏下來的“東北技術縱隊”聯絡,共同實施伏擊主席回訪專列的任務。令他們沒料到的是,他們剛剛降落,就被早已守侯在那裏的曹純之等人抓住了。

經過審查,這兩個特務一個叫張大平,一個叫於冠群,他們將於第二天上午8點到哈爾濱的鬆花江飯店,與“東北技術縱隊”接頭。

針對此情況,中國公安人員擬定了一個冒名頂替誘捕案犯的行動方案。

第二天清晨,在哈爾濱鬆花江飯店內,“東北技術縱隊”司令馬耐帶著手下人在約定的房間見到了由曹純之頂替的“張大平”。

與“張大平”見麵後,馬耐司令迫不及待的將行動方案向曹純之全盤托出:“根據北京潛伏台指示,毛澤東專列明天晚上8點可到達哈爾濱。我們擬在滿洲裏、哈爾濱、長春舉行三次行動。作戰計劃是分三路進攻。一路從正麵攻擊,打個快速殲滅;一路從背後堵擊,防止他們撤退;剩下的一路迎擊中共援軍。事成之後,撤退到長白山區,建立武裝遊擊根據地,隻等第三次世界大戰到來,就可迎接國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