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出現在平壤外圍的,是大清睿親王多爾袞。
這個人物,餘風是很熟悉的,拜後世那些鋪天蓋地的清宮電視劇所賜,這位仁兄的生平,那是連街頭巷尾的大媽大嬸都能念叨幾句,什麼當初努爾哈赤本來就傳汗位給他的,結果皇太極使壞,幹掉了他媽,順帶搶走了他的汗位,再又什麼他和後宮那位孝莊太後兩人暗度陳倉啥的……總之,有宮廷爭鬥,有風流韻事,他的事跡極大的豐富了後世天朝百姓的業餘生活。但是不管怎麼傳說,怎麼粉飾,都不難可以從這些玩意中得出一個結論,在清初,這個家夥,實在是一個很牛逼的人物。
努爾哈赤撒手人寰的時候,後金有四大貝勒,四小貝勒,這四大貝勒,指的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而四小貝勒,則是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多鐸。
近十年過去了,四大貝勒裏,皇太極成了大清皇帝,其他的那些貝勒,該加官的加官,該進爵的進爵,幾乎一個個都成了大清的頂國柱石。這些人中,隨便哪一個拉到什麼地方,絕對都是獨當一麵的人才。
但是,多爾袞例外。
這個例外,不是說他的能力,後世人都知道,這位老兄能力手段,那都是不差的,問題在於,努爾哈赤撒手人寰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小屁孩子,即便是皇太極如今已經當政十年,他也不過是二十出頭,在他頭頂上又有那麼多牛逼的人物,他想光芒萬丈一下,也找不到機會。
可以這麼說,皇太極基本上是拿他當做大清的儲備幹部用的,眼下能夠獨領一軍,攻略朝鮮,那是皇太極根本沒有拿這朝鮮當一回事,就當給給多爾袞練手了,畢竟多爾袞以後還是要大用的。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早就憋足了力氣,決定非要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給皇太極,以證明他也是一個理論聯係實際、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而且,他已經到了畢業的時候了,下次要是有什麼大活,也可以算上他一份了。
在朝鮮腹地縱橫馳騁,他的確找到了感覺,他心裏都有些埋怨當今的皇上了,有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早點打下來,卻一直和他們虛與委蛇,玩一些邦交的把戲。你都看看這是一些什麼兵,野戰,一觸即潰,咱們的騎兵還沒到跟前,對方就亂了陣腳,跑得滿山滿穀都是;攻城,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幫窮的要死的朝鮮人,連大炮都沒有,就靠幾隻連皮甲都打不穿的火槍,他們能守住城池嗎?
所有,一路攻城拔寨,多爾袞簡直是未有一挫,即便是偶爾遇見個把硬骨頭,據城不降的,也不過是稍微耽誤了他一下時間,整整隊形,大家該爬雲梯的爬雲梯,該鑽地洞的鑽地洞,完事了吆喝一聲,鋪天蓋地的兵丁就衝了進去了。
當然,對於這種抵抗,多爾袞覺得此風不可長,他可沒有代善那麼慈悲,殺起人來,他沒有什麼手軟,他也不覺得有什麼理由值得他手軟的,凡是抵抗的城池,他是毫不猶疑的下達了屠城的命令,無論軍民,淨皆屠戮一空。
屠城的效果很明顯,在他屠滅掉了第二座不自量力企圖阻擋他大軍的腳步的城池後,他的大軍再次南下,基本上就遇不到什麼有組織的抵抗了,如果非要用四個字來形容他的對手的表現的話,那就是“望風而逃!”
前麵就是平壤,據說也是朝鮮一等一的大城池了,城中居民二十餘萬,城高牆深的。不過,多爾袞並不擔心,這些天的戰鬥,讓他信心十足,也許,到時候,嗯,他抵達平壤城下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座所有的兵丁全部跑完了的一座不設防的城池,這也是有可能的不是?
但是,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在他距離平壤城五十來裏的地方設下大營的當天,就有五十餘名偵騎沒有能及時返回,以他的經驗,這些在規定時間內不能返回的偵騎,怕是再也回不來了。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第二天的偵騎再度出去,就發現了他們同袍的屍首——沒有了首級的屍首,同時,第二天出去的人,依然有那麼十幾二十人,再也沒有回來。
多爾袞警惕起來,以他對大清八旗精兵的自負,他不認為對方是在人數相差無幾的情況,對方能將他的偵騎留了下來。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自己的偵騎落入了對方的陷阱,而且從這些送回來的屍首看來,他們大多都是被火槍殺死的,身上有著刀斧弓箭的致命傷的,那是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