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這次全國漫遊會持續一個月,但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或許兩個月都未必止得住。時間資源在目前的特定形式下還是相對充足,惟有經濟吃緊,隻是咬牙也要調動全盤資源以完成此次旅程。
其實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旅遊了,或者該稱之為旅行,更確切的該是定義為旅居。我想這是我今後一生的生活雛形吧,唯一在今後有變化的可能就是物質上會充裕一些,其他多半是大同小異;當然如果無人理解,無法轉化成效益,那就是一樣。
如此看來,這次行程已不僅是我自己的安排,而隱藏在後的是那隻無形之手,操控一切。綜合目前跡象,這應該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人生走向上的路口。如果現在我願意,還是可以回歸到養家糊口的普通生活;而一旦錯過或判斷失誤,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我即將26周歲了
大部分人的使命多是照顧家庭,撫育後代;那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隻有如此支撐,才能走完一生。而某些人則是異類,他們接到的任務各有不同,比如我是“隨行散記”。我的同行也有許多,比如周星馳的悲喜劇係列,魯迅的雜文係列,曹雪芹的紅樓、、、其實每個人都一樣,都是普通人,隻是接收的任務不同罷了。而我現在右手邊是都江堰,這是上天交給誰的使命呢?
據說川蜀從前是水旱災害不絕,生計全憑上天心情,而此種境況一直到延續到他的到來。我在這裏轉了一天,看過都江堰的全圖,也在玉壘閣頂遠眺周邊。我沒有請導遊,沒有人解說都江堰渾然天成的運作原理,但我心中有些猜測。岷江上遊攔一道總閘,下遊開挖出無數支流,數量足夠多,寬度、深度也足夠。如果降雨加大,水位上漲,張開總閘,多餘水量湧入條條支流,予以分化吸收。降雨量少,下遊水位減少,上述操作重複一遍。
我看到地圖上畫的支流幾乎在遍布,這應該都是李冰的功勞吧。之後的結果大家是有目共睹,隻是如果降雨量不是一段時間,而是一年呢?而是兩年呢?但四川後期並沒有發生如此規模的水旱災情,這足以說明沒有如此極端的天氣狀況,所以這項工程一直走到了如今。我想李冰當時在建造此工程,計算河流的吞吐量,是否也測算過有史以來的最大降雨呢?可如果一旦出現之前上述的極端情況,當水位超過都江堰全部河流的吸收量時,又該當如何呢?
而曆史不可假設,所以這裏現在有一座紀念——二王廟;以及廟前的鄧公手書——功利萬代,感覺是一位偉人在評價另一位偉人,同類人。盡人事,聽天命,才是真正的智者所為。那些目前成事的,不管現在與否的,或許都無法忽視那隻看不見的手。而除此外還有一隻看得見的手,是來自於民心嗎?我曾在微博裏關注過許多人,後來清除許多,隻留下數十個知名媒體平台,以獲取有效信息。
而這段時間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媒體每天發表的都是些什麼呢?如果說寫不出精妙的社評,這個或許是要看撰寫人的天分;可如今要想看到一些有質量的新聞也是不容易辦到的。試想擁有上千萬粉絲的人民網居然也時常掛出家長裏短,是想做什麼呢?那是您該幹的事嗎?您代表的輿論走向,時代潮流,前沿信息,以及在戰略和全局上的預測,都放在哪裏了呢?甚至有些直接是粘貼複製,不知道是懶還是規避風險,您的龍頭地位又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