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攻略
作者:蘇殿奇
【技法點撥·JIFADIANBO】
一、掌握方法,摸準規律
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考生要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與層次,明確基本信息。若是記敘文,就要理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若是寫景散文,就要弄清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種順序寫的,寄寓了作者何種情感;若是議論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若是傳記文,就要弄清寫了幾個人,主記的是誰,所居何朝,所任何職,寫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跡是有關孝義,勤學還是有關清廉,愛民等,都發生在什麼時候。
2、尋找標誌,快速定位。閱讀時,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譯的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職名等,邊讀邊將這些詞一一標出,這些都是命題人設題的基本依據。尤其一些表時間和地點的詞,往往是轉換敘述事件的標誌。主人公在不同的時間(朝代),不同的地點所任官職、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命題人往往故意將以上信息搞錯,製造幹擾。
3、認真查找,仔細辨別。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上,依據題幹要求,仔細辨別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判斷各項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此宜將選項的有關內容諸如人物、時間、事件、結果等與原文一一比對,看看是否存在張冠李戴、時間錯位等常見錯誤。
二、明確類型,答題有據
明確命題人錯項設計的類型,對於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是一條捷徑:
1、張冠李戴。文言文閱讀材料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是一個,有主角,亦有配角。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時間做出不同的事,產生不同的結果。閱讀文章時,要分清是何人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
2、無中生有。文中本無此信息,命題者往往添枝加葉,將此信息硬按在某人頭上;或者隻有類似信息,命題人故意說成是確定信息,造成選擇項無中生有。
3、曲解詞義。命題人故意曲解文中某一詞語的意義,從而製造幹擾項幹擾考生。此類設誤,難度較大,因為故意曲解的詞語往往是關鍵詞語,考生不易把握。隻有通過上下文正確理解了該詞語的含義,方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4、因果倒置。命題人往往將原因說成結果,將結果說成原因,造成因果倒置。考生閱讀文本時,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因是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5、以偏概全。命題人故意遺漏文中的某些信息,如人物的某項品質,所做的某件事情或事物成功的某個因素等,導致歸納、概括不全,幹擾考生。
6、時間錯位。命題人故意將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顛倒,主人公本是在彼時做了某件事情卻說成是在此時或在此時做的事情說成是在彼時。閱讀文本時,考生一定要注意有關時間的詞,理清主人公在何時間做了何事。
7、誇大其詞。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人物性格、精神品質的概括不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而是故意拔高,言過其實。閱讀時,一定要多關注文中評價人物的語言或通過事跡客觀地評價人物,不可無限拔高,造成失誤。
【真題再現·ZHENTIZAIXIAN】
1、(2010年江西卷第12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年時代的王德用即在父親麾下統軍殺敵,立下諸多戰功;他統率軍隊軍紀嚴明,整肅有序,顯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因而得到父親的由衷讚賞。
B.王德用治軍用人堅持原則,剛直不阿,他拒絕執行明肅太後為人謀求軍職的詔命,最終贏得了太後的理解和讚賞,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於禦史中丞孔道輔的建議,王德用被天子外放為地方官。但是當孔道輔去世時,他反而感傷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現出一種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為人寬厚忠實,淡泊名利,平和處世,得到廣泛愛戴。文章運用生動的敘述描寫,多角度地展現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答案B。B項屬無中生有,原文並沒有“太後讚賞王德用”的意思。原文是“已而太後亦寤,卒聽公”,最終聽從了王德用的意見,沒有讚賞之義。
2、(2010年江蘇卷第7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梅聖俞在妻子去世以後,請求好友歐陽修為她寫墓誌銘,後來在給歐陽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謝氏出身名門望族,但安貧樂道,治家有方,並且十分關心丈夫與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C.西兵進攻江淮地區,隨後又相繼發生旱災、蝗災,謝氏仰天長歎,憂心忡忡,可見她關注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