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 醉翁之意(四)(1 / 2)

東關鎮以清江河而聞名,而清江河的源頭則就在清江村。驅車往進深入,滿目的秋景映入眼簾。道路兩旁的白楊樹伸出慵懶的身軀,抖落著身上金黃色的樹葉,片片隨風飄向碧波豔灩的清江河水中。山穀四周的鬆樹依然蒼翠挺拔,一副秋的美景呈現在沈桐麵前。

沈桐雖是東泉縣人,可從來沒有來過如此醉美怡人的地方,這裏簡直就是人間堂,沒有了城市的喧鬧,隻有靜怡。沈桐忍不住搖下了車窗,閉上眼睛伸出腦袋拚命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似乎唇齒間都流淌著秋的清香。

遠處山上有一座寺廟,神似一位曆史老人,左手攜清江河,右手撫雙塔山,靜靜地注視著清江人家早出晚歸。秋的空,秋的野草,秋的叢林,秋的溪,秋的色澤,秋的氣息。在迷蒙的煙雨中搖曳著幾許禪意的孤舟徜徉於黛色的青山秀水間,眉宇中寫不盡的恬淡與悠閑。

沈桐回頭問道:“周書記,這麼美的景色怎麼不開呢?要是在這裏建一個度假山莊,我想很多人都會慕名而來的。”

周海生挪了挪肥大的身軀,苦笑道:“沈老弟啊,你是有所不知,我周某何嚐不想開清江河呢,縣裏年年支持,並納入了東泉縣的九五規劃,但苦於沒有資金,空有再好的景色,再好的想法,也是無米之炊啊。”

沈桐為之惋惜,但自己也無能為力,了幾句寬慰的話,又把話題轉向了省財政廳副廳長蔣維升。

起蔣維升,周海生又換了一副麵孔,略顯興奮地道:“要從東泉走出去的名人,蔣廳長雖不是最有名的人,但也是屈指可數了。盡管他不是東泉縣人,可這些年來我們卻一直把他當做家鄉人。”

“聽村裏的老人,當年插隊的時候,蔣廳長一行來了七八個分配到東關公社,當時的革委會主任就把他們安排到清江村外的一個廢棄工廠裏。蔣廳長他們沒有任何怨言,與清江大隊的農民一起幹活,一起勞作。但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張嘴,糧食很快就不夠吃了。”

“為了填飽肚子,後來蔣廳長他們翻過雙塔山,去山的那一邊去采摘野果,挖掘野菜。有一次,一個知青不心翻下了山溝,永遠地埋在這裏。”

“再到後來,蔣廳長考上大學返鄉了,其他知青也都6續回城了,單單留下那個死去的知青與雙塔山,與清江河作伴。”

聽完這個動人的故事,沈桐的思緒也跟著回到了那個質樸的年代。盡管自己沒有經曆過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但能切身體會當年知青們在廣袤的田野中,揮灑青春的金色年華。

車子快地行駛著,沈桐倚在車窗上,用心靈去觸及這片懷有夢想的靈魂沃土。快到清江村時,一排廢舊的房子已經沒有了門窗,隻剩下殘垣斷壁。周海生激動地坐了起來,指著那房子道:“沈老弟,你看,這就是當年蔣廳長住過的地方。”

沈桐回過頭道:“周書記,一會你安排人把房子周圍的雜草清除一下,我想蔣廳長一定會去看一下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