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區域,雖然平均海拔遠低於青藏高原,但是一兩千的高度也非常不利於騎兵的大規模衝鋒作戰。因此,這次率軍的蒙古高官伯顏采取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略,意圖先把那幾十個據點全部拔除,再尋找宋軍和吐蕃軍主力決戰。到了現在,蒙古方麵何嚐不明白宋軍參合在這西線中,在和吐蕃聯手對付他們,可是現在長江防線固若金湯,四川更是無數土堡構築成了一道鋼鐵長城,全力準備南下的蒙哥沒有精力去顧及宋朝在西線的搗鬼。於是,留守在北方的忽必烈就擔負起了西線戰事的重任,雖然他和蒙哥貌合神離,但頗有才幹的他怎麼會不知道西線局勢的重要性,加之在草原練軍的阿裏不哥來信提醒,一向了解這個幼弟雄才的他便決定不再蓄意保存實力,而是一方麵調動軍隊準備全力出擊西線,一方麵通知仍在西亞和歐洲戰場的旭烈兀等人,讓他們調一批人回來助戰。於是,就有了之前那個哈赤回軍中原的事情,可笑的是這個在西亞和歐洲戰場凶名卓著的家夥過於狂妄自大,居然帶著親兵孤軍先行,結果被宋吐聯軍襲殺,成為大笑柄。
此事也是激起了忽必烈的極大憤怒,於是便出動了幾乎關中的全部兵力向西線而來,由伯顏為主帥,大漢奸張弘範為副帥,其戰略意圖就是拔除宋吐聯軍在蒙境內駐下的那些據點,並把主戰場移到吐蕃和宋境內。而伯顏做為趙讓所知的原史上的大屠夫,還有無恥狠毒的大漢奸張弘範,都是趙讓給各級軍隊下達的必殺名單上的人物,文兵和正雨在得知此次的對手是這兩人,都是鬥誌昂揚,誓要取這兩個垃圾的人頭作為趙讓的十八歲生日的賀禮。
早就從完顏度那裏得知此次蒙古軍隊意圖的“楚風”成員將消息秘密傳給了文兵和正雨,兩人當機立斷,把所有的據點駐軍全部撤回,讓他們分別歸於兩隻大部隊中,然後不斷的派出火槍騎兵去對蒙古大軍進行騷擾。由於火槍之力,蒙古人無法消滅這些小股隊伍,隻有放慢了行軍速度,因此消耗也就更大了。伯顏想要穩紮穩打,但是後勤不力讓他不得不采取主動尋戰的策略,以求早日打敗宋吐聯軍。
吐蕃方麵的二十萬大軍自知實力不濟,所以主帥薩木聽從了文兵派出的使者---因功被文兵向吐蕃“借”到宋軍並被擢升為什長的桑昆和紮哈帶來的建議,暫時將軍隊留在高原中心地帶,全力幫助宋軍的兩萬後軍負責後勤之事。這兩萬後軍是貴州方麵的軍隊,經過鐵血訓練兩年,除了實戰經驗,他們的能力不比襄陽近衛軍差多少,而出身於地無三尺平的貴州的這隻軍隊山地戰能力甚至不低於百越族勇士,是最優秀的預備隊,從事後勤工作的他們同樣渴望著上戰場,和前麵的袍澤一起貫徹趙讓收複中原並橫掃天下的偉願。
山穀中,一隊宋軍斥候躲在一側的山腰前,共六人,馬被他們藏在巨岩後,人則藏在及膝的草叢中。他們是宋軍斥候小隊成員,一帶五的編製,斥候伍長的軍銜等於一名統領百人的步兵軍官和統領五十人的騎兵軍官。作為宋軍外除“火山士”、“護龍營”等由武林高手組成的“特種部隊”外最精銳的戰士,斥候全部是百裏挑一的強人,即使是個伍長,實力也是足可以進“火山士”的。這隻隊伍的伍長,是當年第一期,也就是完顏雪那一期的幼鷹營成員之一。
幼鷹營做為另類的軍事院校,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各方麵人才,基本都是加入軍隊或是從事間諜、刺殺工作。一年來學成的第一期學員在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就包括刺殺多名非蒙古族的漢奸、西夏奸、畏畏兒奸重臣,其中名氣較大的就是李恒這個西夏大奸臣,原史中滅宋的“大功臣”之一。
這名斥候伍長名叫金前,雖然聽著像是個財迷實際上根本是個對錢不感冒的人。他今年二十歲,在順利完成了幼鷹營殘酷的四年訓練後,與去年投軍,並很快就立下戰功,成為斥候隊的伍長。從北方流亡至南宋的金前全家都是蒙古人屠村的犧牲品,逃得一條命的他和所有身世相仿的孩子們一樣,對蒙古懷有極大的仇恨,接受過趙讓的新式教育後,成為趙讓最忠實的部下,也是最堅定的殺手,是最能忠實貫徹趙讓種族滅絕政策的力量。
金前這次是奉上麵的命令,和其他十多隻斥候小隊一起遊弋在平原和高原的交界區,消滅這次蒙古西征軍的前哨斥候。他們發現在這一地區,這個峽穀是必經之地,所以金前決定在這裏設伏,隻要敵人數目不是太多,他有把握將他們全部留下來。
身邊的五名弟兄,都比他年長,但是在強者為先的宋軍裏,金前用自己高人一籌的實力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擁戴。在前幾次出生入死的任務裏,他們已經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兄弟,並且初步培養出了默契,看著這五張堅毅的臉龐,金前鎮定自若的想道:“隻要我們兄弟齊心,就算是有十倍於我們的敵人,我們也不會害怕!”
五人分別是劉勇、宋子強、王三炮、豐大郎和周並,都是二十五六的年紀,在以前的部隊裏都是精兵,組合在一起後實力更是與日俱增。這些宋朝大兵早就不是當年那些孱弱的廢物了,經過趙讓推廣到全國的新式訓練、思想教育和輪換著去打局部戰爭後,他們中的精銳論單兵作戰能力要強於蒙古士兵,畢竟他們除了騎射能力稍遜,其他任何能力都是要好於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