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西夏
散文
作者:楊婉竹
火車駛入西北地區,滿眼皆是土黃,土地、山丘、河流。戈壁中的土是黃的,石是黃的,黃而堅硬且少有草木。戈壁中的巨石淹沒在滾滾黃土中,這景象使人豪情萬丈。
寧夏,坐落在這黃土的世界中。說不上滋養人吧,也該算人傑地靈。一千多年前,羌族的一個分支——黨項族,為逃避戰火來到這裏,也許,他們一眼就相中了這塊土地。於是西夏國便開始了對這裏一百九十年的統治。
城郊賀蘭山的東麓是西夏國皇家陵寢,號稱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文物陳列室裏巨大粗獷的女神塑像或精致炫目的裝飾品皆是土黃色,絲毫不像其他任何一處的文物五彩斑斕。也許,用不著更多色彩的點綴,隻有土黃才顯得出西夏人豪放的性格吧。讓我在驚異中歎為觀止的,一件是一尊女神,她頭戴鳳冠,麵色安詳,下身卻是魚尾。另一件為上半身是作勢欲撲的猛虎,下身也是魚尾。兩件文物都隻一尺見方,但發絲鱗片無不清晰可見,昏黃的燈光下,它們默默地講述著曾經的輝煌。
在一片邊長約一百米的空地上,傲然立著三座土丘。天並不晴朗,卻使這幾座巨大的王陵增加了威嚴。幾百名遊客在這空地上顯得稀疏不堪,他們仰視並輕聲讚歎著。我繞過殘存的矮牆,奇怪,這裏讓人大氣都不敢出,全沒有別處的嘈雜,隻聽得見腳下的碎石發出輕微的聲音。
離開中央最大的陵墓大概五十米,一個地道入口赫然出現。透過頂端破碎的玻璃,可以看到寬闊平整的台階通往漆黑的地下。這是陵墓的入口嗎?沿著它走下去會看到沉睡的墓主嗎?算了,讓他們睡吧,管理那樣繁榮的國家一定很累,別吵他們。
在山間行車是那樣疏朗。一邊是連綿厚重的群山,一邊是巨石與野草的海洋。行不多時便是西夏皇家祭院——拜寺口,原名百寺口,這裏原有一百零八座寺廟,在“文革”時遭毀,現在隻剩雌雄兩座七級浮屠的寶塔遙遙相對。庭院深深,土磚縫隙中野草叢生,兩座寶塔——雄的稍大,雌的略小——隔著千年滄桑深情對望,這景象美得讓人忍不住微笑。兩塔正中,地上一個巨大的‘佛’字,在這蒼茫的群山之間有一種令人欲抓破胸膛的釋放之感。或許佛就存在於這釋懷之中吧?遠處的山上,一座天然而成卻仿若鑲嵌的佛像向我微微點頭。他的目光越過拜寺口門前清澈的溪水,落在曾經的西夏國土上。
也許佛是真的存在,在他的守護下,西夏國從頭至尾沒有過荒淫的君主或腐壞的統治。在他們的第一百九十個年頭,成吉思汗六次攻城不下葬身於此,三個月的頑強抵抗後,黨項人因寡不敵眾,兵敗被蒙古大軍屠城,從此竟絕種。但即使在千餘年後的今天,這戈壁這黃土,仍有他們血性的氣息,熱騰騰的溫度,他們並沒離開這片樸實的土地。也許這與他們自己的文字有關,他們國家的名稱被寫為繁體‘無’字上部和‘死’字下部,他們是不死之國!
對啦,真正的輝煌,是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