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兒和你說這些,不是要你感謝我。我隻是告訴你,你小子以後注意點。你腦子活、能打仗,這在某些首長眼中是優點,即便惹點事,大家也都護著你。你小子將來如果不犯大錯,會走上更高的崗位。別說當師長,就算當軍區司令也是可能的。”
“但你小子那些不拘小節的毛病,你必須得該。尤其是你那個油嘴滑舌的毛病,在一定時間之內無所謂,但是到了一定的職務後,就會讓人感覺到你不穩重。最關鍵的是,你小子很多時候行事過於操切,為了達成某些目的有些不擇手段的做法,必須要改掉。”
“還有你的那張有些不太注意的嘴,也是最要改掉的毛病。這幾樣缺點,將來搞不好都會讓你倒黴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倒黴。分區首長將我這把老骨頭放在你這裏,原因不用我多說你也知道。就是看著你一點,別惹出什麼天大的簍子來。”
聽到老班長居然與自己這麼有淵源,還連續救了自己幾次,李子元內心真的有些感慨。回想當初,自己在爬雪山的時候是真的有些畏難。自己還以為紅軍長征的時候,爬的雪山就是一座夾金山而已。
真正艱苦的地方,不是在過雪山而在草地上。一座夾金山撐死了,隻要不在山上宿營,應該還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夾金山的實際海拔,在川西那片海拔高度在五千米以上的雪峰比比皆是崇山峻嶺之中,隻能算是普通的一座山。
尤其是供大軍通過的埡口,海拔並不是真正太高。高山缺氧,那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海拔不算太高,缺氧的程度也不會太強。至少比川西的那些五千米以上,甚至六、七千米高山要強得多。
唯一不好的是缺乏足夠應對高山氣候的衣物,以及部隊中長期行軍作戰,帶來普遍的營養不良以及極度疲憊。但就這麼一座雪山,也不是完全不能克服的。隻是等到爬雪山開始,他才發現紅軍長征的時候,那是隻爬了夾金山一座雪山那麼簡單。
自己隻是參加了紅四方麵軍長征的後半段,可這雪山是幾乎沒完沒了。一座接著一座的爬,從百丈關戰役結束之後西撤到全軍出四川,紅四方麵軍的整個行動,幾乎都在川西北那片雪山、草原活動,甚至還一度到了青海。
不算中央紅軍和二方麵軍,僅僅自己所在的紅四方麵軍,爬過的海拔超過四千米的雪山就十幾座。至於夾金山隻不過是曆史意義重大,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雪山而已。而且夾金山的海拔,在這些雪山裏麵隻能算是中等,確切說埡口的海拔還是偏下的那種。
連續爬高海拔雪山,這就讓李子元原本還適應的高山反應,逐步開始體現出來。全軍普遍營養不良,他也一樣沒有逃過去。全軍普遍缺乏禦寒衣物,他也是一樣沒有多出一件棉衣來。在這種情況之後,就算在適應的人也有些受不了。
隻是前麵海拔四千多米,埡口一般在四千左右雪山他還能熬得住。但到了黨嶺山下,李子元麵對著這座整個紅軍長征期間,翻越的數十座大小雪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的時候,他是真的有些打怵了。
而這種打怵是之前跟隨部隊爬其他雪山的時候,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盡管主峰海拔隻有五千多米的黨嶺山,在高度上比不上蜀山之王的貢嘎山,也比不上什麼四姑娘山、雀兒山和格聶山。但李子元卻知道,這座雪山是整個部隊,更是自己最大的考驗。
因為在後世喜歡戶外運動的李子元知道,大部隊過雪山不是去搞登山運動。過雪山的時候不會走山頂,一般都是通過相對海拔較低的埡口。而每座山無論再高也會有埡口,也就是山脊中比較低馬鞍形的缺口可以通過。
就像他爬的第一座雪山,部隊都是從埡口通過的,其他的雪山也都是從埡口通過。當然這些埡口海拔也都不低,四千米是普遍的現象。但一般海拔高度也就是四千多一點,對於他本人來說挑戰性並不大。有不少的埡口,他後世的時候還去玩過。
其中有的埡口,海拔還不到四千米。最高的夢筆山埡口,也不過四千二百多米。雖說高海拔地區對身體虛弱的紅軍,的確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畢竟沒有太多無法克服的困難,尤其是對於他這種喜歡戶外運動的人。
可麵對著埡口就將近五千米的黨嶺雪山,李子元多少感覺到自己有些發蒙。作為戶外愛好者,他知道登山尤其是攀登像這種海拔超過超過五千米高山,對登山者體力嚴格要求相當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