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一路飛馳的趙光耀率領著飛雲騎和黑色閃電共計六千餘騎趕到了城門緊閉的武昌城下,武昌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郢州大捷不僅打破了荊南集團布下的江陵、武昌和郢州的品字防禦,一舉扭轉了襄荊軍所處的劣勢,迫使荊南軍由戰略防守變成了被動防守,更是大大刺激了萎靡不振的西路軍的士氣。得到郢州大捷的消息後,沉寂了半個多月的西路軍群情激昂,鬥誌高漲,再度醞釀起對長水縣的進攻,準備為榮譽而戰。
就在西路軍調兵遣將、厲兵秣馬,即將對長水縣縣城發起攻擊的前一天晚上,吳世傑卻突然收到了趙漢的密令,嚴令他們不得強行攻城,靜待時機。雖然不明白趙漢的意圖,但吳世傑還是頂住了西路軍將領求戰心切的壓力,忠誠地執行了趙漢的命令,繼續與荊南軍在長水縣對峙。
其實,趙漢原本希望借助戰爭消弱西路軍的力量,可是當東路軍取得郢州大捷後,清楚了東路軍實力的趙漢在心態突然發生了變化。雖然趙漢想消弱牙兵,但天殺軍的異軍突起卻使他感到了強烈的不安。
南征後,牙兵必然失去往日對趙漢構成的壓迫性威脅,已經不足為懼,甚至還要為了生存依附於趙漢。趙漢不希望自己的轄區內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麵,因此需要他們來製衡蓬勃發展、日新月異的天殺軍,這就是上位者的平衡之道。
另外,郢州大捷使得趙漢的欲望極度膨脹,此時此刻,他已經開始考慮北伐金商的事情。通局而看,以後用兵的地方必然增多,為了日後的戰事,趙漢不願意西路軍的那些精銳老兵白白地倒在長水縣的城牆之下。
按照趙漢的計劃,待東路軍取下武昌城後,他將調東路軍西進,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直接攻打兵力空虛的江陵城,迫使孫有德分兵去救援江陵城,進而消滅他的援軍,對其逐一蟬食。
東路軍兵臨武昌城一事在大唐中南部掀起了軒然大波,原本那些看熱鬧的節度使以為襄荊和荊南的這場戰爭將曠日持久,最終會以兩敗俱傷收場,屆時他們再趁機牟利,誰想襄荊的東路軍忽然之間就撕裂了荊南軍堅固的防線,短短幾天的時間就攻取了荊南的一半領地,令眾人是大跌眼鏡。
與此同時,趙漢、李化龍和汪有道正式訂立攻守聯盟,以迎接外界可能的幹涉。淮南和襄荊分別取得了戰事的主動權,汪有道雖然被阻江州城下但其主力未損,麵對著三大節度使咄咄逼人的態勢,周邊的節度使們紛紛明智地采取了觀望的姿態,誰也不想因此惹火上身,有些甚至主動上前示好,意欲與之結盟,明哲保身。
郢州之戰是這場席卷了長江中下遊流域廣大地區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擊破了荊南的防守體係,更重要的是迫使那些蠢蠢欲動、想著漁翁得利的節度使們不敢輕舉妄動,大大減輕了趙漢等人得壓力,戰略意義重大。
郢州之戰的神奇之處便是東西兩處突然坍塌的城牆,據目睹了坍塌現場的百姓們描述,坍塌之處碎石堆積,長達五六丈,缺口處有焦黑的痕跡,絕非人力所能企及,似九天玄雷所致。
一名郢州城的居民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其當晚上茅廁時親眼目睹兩道龍形閃電落向東西城牆處,隨即而來就是地動山搖的巨響。一時間,郢州城城牆的缺口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百姓們眾說紛紜,小道消息滿天亂飛,各種版本層出不窮。而作為事件的主角,東路軍則對此表示了沉默,使得城牆的坍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李少天在郢州城待了兩天就隨著部隊趕往了武昌,和他一同前往的還有付白軍以及三千名精心挑選的揚威軍士兵,其餘揚威軍的人員則留在郢州城內休整。短短的兩天時間,揚威軍的士兵們便經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從荊南的俘虜搖身一變就成為了襄荊的東路軍,恍如夢中。
郢州揚威軍加入東路軍的意義深遠,影響重大,李少天並不需要他們戰鬥,他要用這三千揚威軍向荊南的將領們表明:東路軍歡迎他們前來投誠,並且會給予其與之身份相符的待遇。
當郢州揚威軍的旗號出現在武昌城城下時,立於城牆上的武昌士兵頓時麵麵相覷,一派嘩然,士氣為之一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