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荊南烽煙 第五十六章 大勢(3)(1 / 2)

當付白軍叛變的消息傳來時,王本福正和武昌的官員們商討對以身殉城的付白軍進行公祭的事情,希望以此來振奮軍心。突聞此噩耗,會場內頓時一片沉寂,官們愕然相視,雙目中流露出不敢相信的神情。王本福先是目瞪口呆,隨後麵色鐵青地結束了會議,拂袖而去,這件事情對他來說無異於一記晴天霹靂。

回到書房後,王本福關上房門對付白軍是破口大罵,他原本以為付白軍已經戰死,萬萬沒有料到付白軍竟然會做出這種忘恩負義、恬不知恥的事情來。武昌守軍受到了郢州揚威軍的影響,軍心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浮動,士兵們私下裏對東路軍議論紛紛,情緒越來越煩躁。

雖然形勢危急,但由於武昌城易守難攻,王本福還是對守城充滿了信心,積極整軍備戰,準備在武昌城下與李少天一決雌雄。他先是大力犒賞了三軍,提升部隊的士氣,接著便在武昌城內大力征兵,每家每戶男丁逢三抽一,逢五抽二,得青壯男丁八萬,搞得武昌城內是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隨著李少天和王本福的排兵布陣,武昌城的上空戰雲密布,空氣中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道,緊張、壓抑的氛圍壓得城內的百姓們透不過氣來。

東路軍的大營紮在了武昌城的西門外,營帳縱橫交錯數裏,連綿不絕,氣勢雄渾,蕭殺肅穆。郢州揚威軍的軍營就在李少天中軍大帳的左側,充分表達出了李少天對其的信任,令付白軍感動不已。

作為東路軍的副帥,付白軍也開始列席東路軍的軍事會議,和意氣風發的趙光耀一左一右地坐在李少天的下首,共同商議攻城大事。如果說趙光耀在郢州之戰之前對李少天隻是心有好感的話,那麼憑借著郢州之戰一戰成名,兩日便趕到武昌迫使毫無準備的王本福龜縮於城內,進而贏得“旋風將軍”美譽的他對李少天是萬分的欽佩,恭敬有加,心態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付清川等揚威軍的將領對東路軍,尤其是軍容嚴整、朝氣蓬勃的天殺軍充滿了好奇,下意識地與其接觸,感受良多。

雖然武昌城的陸路被圍,但水路依然通暢,其西依長江,西城就是武昌碼頭,駐紮著五千水軍。武昌城與外界的聯係現在全靠水路,東路軍對此是一籌莫展,誰讓襄荊沒有像樣的水軍,無法對其實施水麵封鎖。

在給王本仙的信件中,王本福對守城信心十足:雖然東路軍圍困了武昌,但武昌城城高牆深,城內物資充沛,再加之城外又有得天獨厚的護城河,他完全有能力在武昌城內堅守兩年。

末了,王本福在信中信誓旦旦地表示,待西線奏凱之時,便是其反攻東路軍之日。

王本福的信件給焦躁不安的王本仙吃了一記定心丸,心中感慨還是自家的兄弟靠得住,郢州城的陷落使得他這些天來是茶飯不思,輾轉難眠,尤其是對付白軍的叛變,那更是出離的憤怒。即使將付白軍剝皮抽筋、挫骨揚灰也不能消王本仙的心頭之恨,付白軍的叛變對荊南軍觸動巨大,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惡劣影響。

在王本仙接到信件的當天夜裏,皎潔的月色下,一艘插著水龍幫旗子的貨船緩緩駛進了戒備森嚴的武昌碼頭,在江麵上巡邏的武昌水軍和貨船的船老大嬉笑著閑聊了幾句後就予以了放行。

武昌是水龍幫黑龍堂堂主黃漢福的地盤,黃漢福與武昌的軍政官員稱兄道弟,關係極佳,武昌碼頭的航運全部被黑龍堂把持。襄荊軍南征後,郢州的水龍幫幫眾便陸續撤來了武昌,使得水龍幫的幫眾達到了三千餘人,是武昌城內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到達碼頭後,幾名穿著黑龍幫服飾的男子走出了船艙,急匆匆上了停在一旁的兩輛馬車,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黃漢福的宅院位於南城,兩輛馬車在府門前停了下來,被早已等候在門外的黃府管家黃四恭敬地迎了進去。此時此刻,黃漢福正在家中設宴款待武昌鎮兵將領羅光。

羅光是官居正五品的定遠將軍,手握四千鎮兵,與黃漢福誌趣相投,兩人平日裏兄弟相稱,私交甚好。吸取了郢州戰敗的教訓,王本福加強了城防,東、南和北三城各派了一名定遠將軍帶兵前去鎮守,以防備東路軍的偷襲。

“羅老弟,連付老將軍都降了,這武昌城究竟能不能守住?”

屋裏就黃漢福和羅光兩人,黃漢福高大魁梧、膚色黝黑,閑聊了一陣後,他一邊給羅光倒酒,一邊擔憂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