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備戰應考(1 / 2)

時至蘭秋,半夏又回清水溝帶了二十七人進城, 手下攏共領了五十九名工人。

七月複製數量將會是六月的雙倍, 銀錢自然也是雙倍。

六月李言卿的人手往隔壁兩個縣城推銷了挑花刺繡, 半夏讓他再接再厲,這個月至少要走訪三個縣城。

景天李言卿陳君然三人八月要應試,陳君然和景天點製的新花色成倍減少, 不過還好有李林撐場,暫時算不上困窘。

半夏七月份越發的忙, 她要抓緊時間掙更多的錢,才能跟上景天的腳步。

景天每日鑽研國情, 據參加過鄉試的陳君然說, 鄉試每年八月初八開考, 除非有重大變故, 否則考試日期不會變, 便不專門通知考期。

自八月初八進場, 一共考三場,每場三天。

初九為第一場, 試四書文四篇,經義四首, 外加一首五言八韻試帖詩。

八月十二是第二場,試五經文兩道,策論一道。

八月十五日第三場, 也是最後一場, 試五道時務策。

時務策便是結合四書五經理論, 對當下實時國情政務發表議論及見解。

景天對四書五經理解已算是透徹,試帖詩也有一定經驗,沒想到又出時務策這種東西,實在讓人頭疼。

為了表示尊重,景天課後找了楊天尋,將自己有意今年參加鄉試的事與楊天尋說了。

楊天尋怎麼說也算是他的老師,而且看楊天尋平時與他對話,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是想讓他在縣學進修數年,下次鄉試再試。

楊天尋聽了景天的想法,皺起眉頭,“我明白你才學不俗,以縣案首之名進學,也理解年少難免一腔豪氣,但你接觸尚淺,我還是想奉勸一句,不如求穩,潛心修學,不要心浮氣躁,待下一次秋闈,你定十拿九穩。”

景天沉聲道:“抱歉,我雖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可還是想試上一試,不想再等三年,若是能過更好,不過也能添加經驗,前後隻耽誤一月時間,此試不過我再回來潛心修學就是。”

楊天尋歎口氣,“罷了罷了,你要去便去,切記擺正心態,莫要急功近利,勝敗乃兵家常事。”

景天抬手對楊天尋行了一禮,“多謝老師費心,教導之恩永記於心。”

“去吧去吧。”楊天尋揮手讓景天離開,捋著胡須不禁又歎氣一口。

雖然將景天收入門下是慣例,且不足一年,但他這個學生很滿意。

謙遜有理,懂得做人,上個月他的壽辰,景天竟親自攜禮上門,禮還不輕。

楊天尋不是張揚的人,很少有學生知道他的私事,在生辰送禮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而此次又不是大壽。

無論景天是偶然得知他的生辰,或是特意去打聽來的,能上門送禮,至少說明對他這個老師是費了心的。

所以他對這個學生也多了分心,不希望上演資質上乘卻一試不中導致心態崩塌,人生就止步於此。

景天不知楊天尋為他如此擔心,他給楊天尋送壽禮,是因為他跟半夏提起過楊天尋對他的期望是讓他下次再試。

半夏說既然要違背老師的意思,那就先一步找個由頭,與老師關係更進一層,到時應試無論過與不過都還有後路。

中了的話老師麵上有光,不中的話,回來縣學還是楊天尋的學生,楊天尋教他依然會像以前一樣盡力。

所以半夏托人打聽了楊天尋的底細,看近期有沒有什麼由頭可以送禮,包了一份還算豐厚的禮送過去。

看樣子半夏的計策應該是奏效了,那次之後楊天尋對他提點多了不少。

現在已經是傍晚,景天準備回家,走到大門邊,看到幾個同為楊天尋的學生站在那邊。

景天不打算搭理,這幾人是楊天尋之前的門生,比他先入縣學一年有餘,看他是縣案首省力進學的,明裏暗裏都透著對他的不待見。

既然話不投機,他也就能避則避,說得多了還煩躁,平白給自己添堵。

但顯然那幾人不是這般心思,看到景天從眼前路過,非要跟他打個招呼。

“全兄,這就要回家了嗎?”

景天隻得頓住腳步,掛上一臉假笑,“是啊,幾位仁兄吃飯了嗎?”

原諒他實在找不到什麼話說,幹脆問一句吃了麼。

對麵為首一人稱章材,沒有回答景天問的吃了嗎,隻是笑道:“聽聞全兄要參加今年的秋闈,全兄年紀這般大了,應該更加認真讀書才是,每日急著回家,莫不是家裏藏著個美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