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徐千章和吏部尚書等人後,大皇子對比其他幾個皇子就沒了優勢,鹿死誰手沒有定數。”
半夏頓了片刻,道:“既然做了,不如就做到底。”
說著,湊到景天耳邊,將自己的想法說給景天。
景天聽完半夏的話之後,愣了一瞬,覺得這樣也不是不行,隻是相對來說困難了些。
“那行,我這就去著手準備。”
景天說完進了宮,今日要給黎洛講課,順便試探一下,試試半夏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實施。
另一邊,徐千章歸還了常服,穿一身便裝,華元帝不僅壓迫他辭官,還讓他回歸故裏。
因為徐千章在朝中還有不少人手,若留他在晉安,辭官與否他都能注視著朝中動向,照樣能影響朝中局勢。
徐千章故鄉離晉安雖然不遠,但絕對不算近,回鄉後就不可能事無巨細的盯梢,算是徹底斷去徐千章跟朝堂的聯係。
但是徐千章還沒有將算計他的人揪出來,所以設法在晉安留一段時間,以便報一箭之仇。
徐千章把徐空思和大皇子叫到跟前,道:“你們認為,是誰在放暗箭耍陰招?”
黎疏摸著下巴想了想,“最有可能是春闈的監考官,因為題目是兩位主考官與數位副考官共同敲定的,題目最開始隻能從他們那裏泄露。”
徐千章點頭,“嗯,但偽造信件的人我懷疑就是周居和本人,他一直是我最大的敵人,恨不得做夢都妄圖將我踩在腳底下。”
周居和隻比徐千章小十歲,有著最年輕閣臣的稱號,文采卓越,為人正直,年僅三十就入內閣。
徐千章與周居和政治觀念一直不合,二人在先帝跟前不分伯仲,僵持不下近十年,直到華元帝登基,徐千章就占了上風。
華元帝上位伊始,需要恩師徐千章支持以服眾,助他穩固朝綱,娶了徐千章長女徐空思為後,生下皇室嫡長子。
徐千章從內閣輔臣一躍成為國丈加太傅,很長一段時間,華元帝都任由徐千章發展。
徐千章自然趁著機會排除異己,周居和一時被徐千章壓著打。
按照徐千章的本意,是想直接將周居和抹除,但華元帝很有遠見,最終周居和留得一命,被貶官至滇州。
周居和在滇州苦挨多年,華元帝穩固了朝政拿回主動權之後,為防止徐千章過度膨脹,便將周居和從滇州調上來,直接做了督察使。
因為貶官一事,周居和與徐千章更是水火不容,又在督察院任職,肯定會死死盯著徐千章,隻要徐千章有所疏漏,他就會一口將徐千章咬死。
當初華元帝留周居和一命,就是為了這個作用,二人本就勢均力敵,有周居和牽製,徐千章就該夾著尾巴做人了。
華元帝有意護著周居和,徐千章奈何不得,果然被限製住,放棄一手遮天的打算,改走迂回路線。
多年僵持,眼看迂回戰術勝利在望,卻突遭變故。
徐千章懷疑,周居和可能覺得再不將他拉下馬就遲了,所以一改之前道貌岸然的德行,開始像他一樣使用陰謀詭計致勝。
這樣一想,徐千章覺得他和周居和的爭鬥是自己勝利了,畢竟周居和都已經變成了跟他一樣的人,周居和最初的堅持又有什麼意義?還不是相當於間接的同意了他的觀點?
“我已將當時能夠接觸考題的人選列了出來,交給你,挨個細查,找出跟周居和或者與周居和相關人等有過交集的人,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
徐空思有些擔憂,道:“父親,若你走了,疏兒不知能不能繼續收攏人心。”
這話讓黎疏稍有不虞,不知為何。
徐千章道:“無事,為父會與朝中重臣保持聯係,看在我的麵份上,他們依然是疏兒的得力助手。”
徐空思也無可奈何,隻能道:“祖宅那邊條件可能差些,從這邊帶些機靈懂事手腳麻利的下人過去,差什麼直接捎信過來,讓大哥給您送過去。”
“為父知道,思兒放心,為父不會虧待自己。”這麼些年,在私底下徐千章從未見外的稱呼徐空思和黎疏,都是親切的叫名字。
至於為何,當然是為了拉攏人心,維持親情,以防自家人起異心。
黎疏拿了徐千章給的名單,景天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景天明麵上從未與周居和有過交集。
倒不是景天不想,而是周居和身處監察的位置,又曾遭受不公待遇思想偏執了些,景天還沒找到機會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