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經濟:麵對新特點,應對新常態(1 / 2)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長久

世界經濟五大特征

當前,世界經濟雖然已走出穀底,但增長緩慢且下行風險多元化,五個方麵的表現可以反映這一總體特征。

一是主要經濟體普遍複蘇乏力。與前兩年相比,2014年幾乎所有經濟體都呈現為增長乏力、增速放緩的態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2%,與上年持平(以下除注明外均為IMF提供的數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零,一些經濟學家懷疑全年增長0.8%的目標能否實現。2014年第二三季度日本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預計2014年轉軌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會從4.7%降至4.4%。其中,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速都有所下降;拉美經濟增長率也將是十年來最低水平,其中巴西可能隻有0.2%;俄羅斯受到西方製裁與國際原油價格影響,2014年經濟增長率接近於零;西亞北非發展中國家受戰爭和動蕩而倒退;埃博拉疫情重創西非經濟。2014年10月初,IMF總裁拉加德在美國喬治敦大學發表演講時警告說,世界經濟麵臨以長期低增長為特征的“新平庸時代”的威脅。

二是世界貿易增長率低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世界貿易增速通常是世界經濟增速的兩倍。但是近兩年來,世界貿易增速低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機構介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20年世界貿易額年均增長率為6%。2013年和2014年分別為3.0%和3.1%。2014年11月27日,WTO通過了《貿易便利化協議》。國際商會預計,這份全球貿易協議將促進1萬億美元的投資和創造2100萬個新工作崗位,成為未來世界貿易領域的一大亮點。

三是高債務與低經濟增長的“有害結合”仍未消除。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14年10月16日發表專欄作家羅伯特·薩繆爾森題為《股市混亂和全球債務陷阱》的文章援引四位經濟學家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8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公私債務占世界GDP的比重已達264%,其中歐元區為257%,日本為411%。東亞地區(不包括日本)在6年內債務占GDP之比從147%升至207%。薩繆爾森認為,各國應警惕高債務與低經濟增長的“有害結合。”

四是全球失業隊伍繼續擴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2014年就業形勢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範圍的失業人數估計達2.02億人。國際勞工組織2014年5月27日發表報告指出,眼下發達國家的平均失業率仍保持在8.5%左右,高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5.4%,全球失業率6%左右的水平將持續到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