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少年錦時(1 / 3)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山頭,穿過竹林的縫隙灑在地麵的時候,陳鯤已經開著車走過了十堰,昨日的風雨換來了今日的晴好天氣。

sy市位於hb省西北部,與鄂、豫、陝、渝四省市交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陝咽喉、四省通衢”之稱。

東臨三國名城襄陽、南望神農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嶺,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現在的城區於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強河攔河築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

堰最直觀的解釋就是擋水的堤壩,以這個字命名的城市莫不於此有關,最直觀的都江堰就是最好的例子。

十堰作為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曆史人文景觀是極多的,遠的不說就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山就是很值得遊曆的地方,隻是陳鯤卻沒有在這裏停留的打算,對陳鯤而言十堰畢竟離得不遠,當然這是相對來說,對於一個熱愛自駕遊的靈魂來說,攤開地圖手指頭一卡,千多公裏內也都是屬於家門口的範疇。

sy市周邊群山環繞,山脈分屬三個係:秦嶺山脈東段延伸到十堰北部,武當山位於十堰中部,大巴山的東段橫列於十堰西南部。

陳鯤一路向北,某種意義上來說從這裏開始陳鯤就得翻越秦嶺山脈了,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常識,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真正意義上南方北方怎麼劃分呢?估計大部分人會脫口而出,長江唄,長江以南為南方,以北為北方,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而實際上秦嶺-淮河才是正真意義的分界線,首先降水量界限。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同時也代表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所以為什麼我們去大西北有雨季這個說法,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溫度,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當然另外說一句,秦嶺-淮河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北方是旱地,種麥子。南方是水田,種水稻。

陳鯤出發的季節正好是冬季,這年月開車翻越秦嶺本身就不易,這個時候的山路可就談不上多寬,路況更談不上多好,上山沒多久山路上幾個背陰的路麵就開始出現大片的積雪,來往的車把積雪碾壓成厚厚的冰塊,硬硬黑黑的早已找不到雪花半點潔白的樣子。

盡管陽光明媚,山裏早起的溫度並不高,陳鯤看了看車裏的溫度計,車外溫度零下七度,看了眼全神貫注盯著路麵的唐媛一眼,順手掛上四驅,陳鯤笑了笑安慰道:“別太緊張,你要相信老司機。”

唐媛撇撇嘴,沒說話,心裏其實還是挺佩服陳鯤的,在唐媛心中一直覺得陳鯤其實很神奇,無論什麼東西,無論多新,隻要陳鯤接觸了那麼他就能很快上手,然後比所有人玩的都好,就拿開車來說,陳鯤和她差不多同時間接觸汽車,可是陳鯤就能比身邊所有人開得都好,當然唐媛不清楚的是這裏麵有陳鯤後世幾十年駕齡的水份在裏麵。

車子轉一個彎,接著是一個長長的下坡,坡道上鋪蓋著厚厚的冰,冰雪路段開車,下坡是最大的殺手,陳鯤也微微有些緊張起來,右手撥動擋杆,強製掛進低數檔位,利用檔位把車速降了下來,接著右上放在手刹上對唐媛微微一笑:“別緊張。”

唐媛回了一個甜笑:“嗯,慢慢開。”

好在車子一路平穩,不遠能看到一大段平路,眼看坡路走完陳鯤心裏也暗自鬆了口氣,剛想和唐媛談笑兩句,幾十米開外的低矮灌木中竄出了兩隻羚羊,接著又是幾隻,陳鯤微微一驚,一邊維拉手刹,下意識的腳下微微點了下刹車,一邊喊著唐媛道:“媛姐,快看快看,羚羊羚羊。”

刹車踩下去的瞬間車子很快的擺尾,往一旁側滑了出去,一直在冰麵上滑出去數米,好在車速並不快,堪堪在排水溝邊停了下來。

陳鯤暗道:“還好還好。”

回首望去唐媛的臉色已經嚇得發白,陳鯤安慰道:“沒事沒事,唐媛姐,剛剛羚羊看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