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優等生頻繁跳槽,易在職場迷失方向(1)(1 / 1)

15、優等生頻繁跳槽,易在職場迷失方向(1)

2014跳槽達人,找對“坑”就跳吧!

有一個在著名外企工作的朋友打電話向我吐槽:上司目光短淺,朝令夕改,所以做得很不開心,想要換份工作,希望我幫他留意。

我經常接到類似的電話。打電話的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智商很高,從小到大都是學校的優等生,畢業於名校,在名企工作,但跳槽頻繁。他們似乎總有一個極品的上司,而自己很有一些懷才不遇,和周圍的人相處也不怎麼樣。一旦他們覺得不開心了,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跳槽,而且應聘的都是知名企業。

既然人家當我是“職場導師”,我得拿出點“導師”的樣子來,問她幾個常見的問題:1、你想要什麼工作呢?2、你覺得做什麼事情最愉快呢?3、你覺得自己有什麼特長呢?這三個問題不是我的獨創,是我向“哈佛幸福課”的講師泰勒·本沙哈爾學來的。問題的原理是積極心理學中的MPS模型(M=Misssion使命,P=Pleasure興趣, S=Strength特長),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能找到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工作,他不僅工作愉快,而且還能有所成就。

按理說,這是三個最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我得到的答案大多數時候並不能令我滿意。這三個問題引發出一個更大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學校裏的優等生智商超群,卻在職場上迷失了方向呢?

你要是問他們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他們通常的回答是一份“好工作”。什麼是“好工作”呢?他們眼中的好工作往往是:薪水更高,企業更知名,前景更好,老板更優秀,還能兼顧工作和生活平衡……每次聽到這裏,我總忍不住問:你也在社會上工作幾年了,你找到過這樣的工作麼?回答自然是否定的,這種“好工作”就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其實,真正的問題還不在這裏,而在於他們把所謂的“好工作”隻是根據一些外在標準,而不是考慮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目標。他們甚至沒有清晰的目標,隻有一些別人眼中的成功標準,就像很多剩女對未來老公的期望一樣——有車有房無房貸,但並不關心和那個人是否有真感情。他們也像那些剩女一樣,總覺得一份“好工作”,就像“白馬王子”那樣在拐角處等他們。(來源:《滬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