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軋不鏽鋼質量控製及常見缺陷預防論述
科技專論
作者:葉勝年 周望平
【摘要】冷軋不鏽鋼質量控製,取決於諸多因素,然而原材料、生產工藝是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控製因素。本文主要闡述冷軋不鏽鋼在生產中對鋼帶原材料、鋼帶表麵、冷軋、平整以及在連續式光亮退爐過程,經常出現的鋼帶質量缺陷,產生原因,以及采取的整改或預防措施進行論述,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冷軋不鏽鋼;原材料;表麵質量;平整度;光亮度;不鏽鋼缺陷預防
引言
近十年來,全國不鏽鋼生產企業發展很快,但鋼帶品位都不十分高,尤其是生產中產生的鋼帶質量缺陷不少,極大地製約著不鏽鋼帶質量的提高。筆者就不鏽鋼帶生產中常見缺陷的產生、采取的糾正整改和預防措施,提出若幹意見,供同行參考。
1.表麵光澤度差的改進
降低不鏽鋼板原料表麵粗糙度原料氧化皮壓入和粗糙帶內氧化物殘留不易洗淨,而且在冷軋原料酸洗除鱗時無法改善熱軋原料的粗糙現象,隻有通過增加拋丸拋打力度,調整酸溫度酸濃度,降低酸洗過鋼速度延長酸洗時間,才能盡最大能力去掉壓入或殘留在粗糙帶內的氧化皮。但這樣做的後果則造成鋼帶在酸液中長時間浸泡,表麵過酸洗,晶界腐蝕加劇,整個表麵粗糙度升高,直接影響到冷軋鋼帶表麵光澤度、再加工性能及耐腐蝕性能。通過分析,製定出以下針對性措施。按設計水平提高破鱗機延伸率控製參數,在原工藝基礎上延伸率平均提高0.5%,充分發揮破鱗機作用。增設破鱗機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氧化皮在進入拋丸前,經充分彎折,利用延伸率差別,使氧化皮疏鬆斷裂;在設備設計基礎上,按延伸率最大值設定,則可以充分發揮破鱗作用,加劇鋼板表麵氧化皮斷裂脫落,減少後序的處理時間。為了有效的去除壓入或殘留在粗糙麵內的氧化皮,傳統的做法是將拋丸機拋頭轉速和電流開到最大,以最大力度擊打鋼板表麵,想象中的要將鋼板象修磨一樣去掉一層,但正常氧化皮的厚度僅有0.0060~0.0015mm,機械除鱗可以去除50%~70%的氧化皮,剩餘的還要在化學酸洗中去除,拋丸去除的厚度遠達不到修磨的效果,過大的擊打力度隻會造成鋼板損傷及表麵粗糙。在試驗方案製定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將破鱗機延伸率提高,在不影響去除表麵氧化皮效果的基礎上,適當的降低拋頭轉速,並提高下砂密度,以改善原料表麵粗糙。
2.軋製工藝的改進
不鏽鋼板光澤度的形成主要在於軋製過程,軋製工藝的控製如總變形量、軋製道次變形量及軋製速度都會對其表麵光澤度及細膩程度產生較大的影響。理論上講,采用M2拋光輥軋製,材料總變形量越大,表麵光澤度越好。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總變形量受到軋機能力及產量要求的限製,對於普通大生產料,總變形量一般為60%左右,如果變形量大於80%以上,軋製時間就可能大量增加,尤其是薄規格料,軋製壓力過大、軋製板型難以控製,因此,為了克服原料及設備對不鏽鋼板質量的影響,在不鏽鋼板的軋製工藝設計中,提出來雙軋程軋製,總變形量達到80%以上。
3.平整工藝改進
不鏽鋼板,在軋製過程中,板麵的光澤度已經形成,在光亮退火後,光澤度達到一定要求,而對於不鏽鋼板,由於材料較Ni鋼軟,軋製且光亮退火後表麵光澤度並不是非常好,在接下來的工序中,采用平整手段改善表麵光澤度至關重要,我們可以采用Ni鋼不鏽鋼光亮板平整三道次,Cr鋼不鏽鋼光亮板平整五道次的工藝製度。通過以上原料工藝、軋製工藝試驗調整,增加平整道次數等改進後,新產出的不鏽鋼光亮板板表麵光澤度大為改觀,距離板麵500mm以上視物非常清晰。在成品檢驗過程中,檢驗員從不鏽鋼光亮板麵對設備的清晰畫麵反映就可以判斷出光澤度達到要求,而一些設備距不鏽鋼光亮板麵的距離遠遠超出500mm。在用戶使用中,部分用於8K拋光用的不鏽鋼光亮板常常簡單處理一下就直接使用,不再像改進前那樣長時間拋光處理,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4.光亮爐氣氛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