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 / 2)

王景宏見陳雅蘭一臉菜色,便問:“吃飯了嗎?”

“半飽吧,真想再吃一碗肥腸粉……”顛沛流離的生活,讓陳雅蘭忘了往常的傲慢。

“老板,炒幾個菜……”王景宏在這裏喊菜,嗓門高了八度,葷的素的,他叫陳雅蘭不用客氣。瞧著陳雅蘭狼吞虎咽的吃相,王景宏卻在編排下一步的計劃,自己如果勸她回頭是岸,此時最容易收到效果,但他預見到局裏正盼著陳雅蘭夾著尾巴回去,然後給予嚴厲處分,以此警告其它不聽安排,想入非非的青年。如果幫助陳雅蘭留下來,哪家公司最恰當呢?托付不周,會不會又生麻煩?正在王景宏苦心求解的時候,腰間的BB機響了,原來是聞海鷗在江南小築招集“周末沙龍”,邀請他參加陸漢祥就市場經濟展開的一個討論會。王景宏忽然有了主意,他等陳雅蘭肚子脹到彎腰都困難才說:“喲,味道真的這麼好?”

“我這輩子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陳雅蘭十天中的這頓飯,是唯一沒有考慮支付問題的美味,再加上它鄉逢故舊的喜悅,讓她誇獎起來容易過頭。

“得,你的好胃口最好保持到晚上,屆時再提這輩子是否吃過什麼才叫全麵。”王景宏算完賬,這才說:“走,帶你見見新老板。”

陳雅蘭聞言遲疑起來,她麵有難色地問:“什麼人啦?這裏的老板挺色的……”

王景宏先是一愣,接著哈哈笑道:“不會不會,這位老板是女的。”

那天的沙龍,討論激烈的話題是市場經濟應該姓社,還是姓資?絕大多數人認為姓資,進而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搞資本主義,並肯定現階段是資本主義最原始,最血腥,最瘋狂的增長階段……陸漢祥聽著議論,他對大家的謬誤感到吃驚,便小心梳理眾人的論點,再一一糾正,最後告訴大家市場經濟隻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沒有姓社姓資的問題,就好比計劃經濟在資本主義社會也很常見一樣。至於社會上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提法,陸漢祥不以為然,並對片麵強調效率格外反感。他認為犧牲社會公平的高速增長,它的極端表現就是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被無情剝奪,最終導致社會矛盾的尖銳化。

陳雅蘭頭一回身居如此典雅的客廳喝著咖啡聽講座,心情顯著好轉,再見到往來之士非富即貴,談吐舉止彬彬有禮,相互爭論也輕言細語,笑容可掬,處處充滿了上流社會的溫情脈脈。她細察江南小築的種種排場,滿心向往這種講品質,有格調的生活,覺得這裏的一切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不過,她對那位教授的觀點多不認同,覺得陸漢祥強調企業家個人品行的塑造,像是鼓吹墨家的“兼相愛”和“交相利”,這不符合“經濟人”都是自利的定義。今天的市場競爭,誰都應該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至於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否衝突,少數富人與多數窮人怎樣平衡,她覺得永遠也別想找到和諧的支點,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才是個人立足社會的第一信條,此外的學說都是大而無當的教條。

然而,最先對經濟人作了清晰歸納和肯定的亞當·斯密,卻在後來的《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同情心,正義感和行為利他主義的“道德人”觀點,這說明純粹的經濟學家也注意到經濟增長不能不考慮社會發展中人的品德構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