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老爺一聽,十分生氣:“好你個李能,你說能夠辦到,怎麼能容許你反悔呢!”
李能很為難,但是又不得不聽縣老爺的話,於是被逼無奈,便請求縣老爺召集一些獵戶,和自己一起進山捉虎,縣官老爺也答應了。
李能召集了所有的獵戶,日夜埋伏在山穀中,希望能夠捉到一隻老虎,隨便搪塞過去。可是一連過去了一個多月,一隻老虎也沒有捉到,縣老爺大怒,李能為這事挨了幾百個板子。
李能十分委屈,感覺自己很冤屈,可是卻無處申訴,於是就到城東廟裏,跪在菩薩麵前祈禱,失聲痛哭。
沒一會兒,一隻老虎從廟外進來。李能驚慌失措,害怕被老虎吃掉。可是那老虎進來後,隻是蹲坐在門口,並沒有要傷害李能的意思。
李能大著膽子,向老虎拜祝說:“如果就是你害了老婦人的兒子,那你就趴下,讓我捆起來,好回去交差。”
老虎聽罷,好像是真的聽懂了李能的話一樣,慢慢地趴在了地上。接著,李能找來繩索,捆住了老虎的脖子,而那老虎並不反抗,竟然俯首帖耳地讓他給綁了。
李能牽著老虎來到了衙門,縣官開堂審理老虎,“老婦人的兒子是你吃了嗎?”
老虎點了點頭,縣官又說:“殺人償命,這是自古以來的定律。況且那老婦人隻有這麼一個兒子,你殺了她的兒子,老婦人現在風燭殘年,無依無靠,怎麼生活?”
老虎聽罷,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縣老爺繼續說道:“如果,你能給她當兒子的話,照顧她的生活,那我就赦免了你。”
老虎又點了點頭,答應了。
縣老爺於是便讓衙役們給老虎鬆綁,將它放走了。
老婦人知道後,埋怨縣老爺,應該殺了老虎,替她的兒子償命。
第二天早晨,老婦人一打開門,便看見門口有一隻鹿,剛死不久的樣子。老婦人便把鹿皮鹿肉給賣了,買了柴米油鹽,用來度日。
從此,老虎經常送東西來。不是送些野雞野兔等,就是銜來一下金錢或者是布匹之類的東西,扔到老婦人的院子裏。
老婦人從此以後富裕了起來,日子越過越好,比她兒子在世的時候還要好,心中漸漸地不再怨恨老虎,反而開始感激它來。
每隔幾天,老虎就會來到老婦人家裏,時常趴在屋簷下,一整天不走,人畜相安無事。
十多年後,老婦人死了,老虎來到房子裏大聲地吼叫,聲音響徹山穀。
老婦人平時的積蓄很多,足夠置辦喪事的了,家族中的人,一塊來把老婦人給風風光光地埋藏了。
剛把墳墓修好,老虎突然從林子裏跑來,送葬的賓客都嚇跑了。老虎趴在墳前,像打雷一般嚎叫了一會兒,然後才離去。跑到了遠處的山穀,還回頭望著這邊。
後來,村裏的人為了紀念這隻有情有義的老虎,在東郊立了一塊“義虎祠”,至今還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