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間中醫絕技之----“捉悸痞”3(2 / 2)

5.肺區(五行為金):中腑穴、雲門穴部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輕輕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鍾(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迅速提高肺髒對氣血的輸布功能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改善因肺髒氣虛而導致心髒供血不足所致的氣虛血瘀證,如疲倦乏力、胸悶、胸口刺痛、氣短、心慌心跳等症狀。亦可用於防治各種肺髒和心髒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習慣性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心髒方麵的冠心病、心絞痛等。

三、看到大家如此熱烈的討論這個問題,我來把我學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去上海參加了一個親子培訓,課間老師教我們一種治療方法“腹部落九宮”,其中還教了麵部落九宮,我還看老師的徒弟給一個看病的落頭九宮,但是頭九宮老師沒有教我們。

老師說腹部落九宮是哪個朝代宮廷禦用的,隻有皇帝們才能享用,治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適合老人小孩,大人的手法隻要吃得消能重則重,小孩子稍微用點力即可,因為小孩的經脈是比較通暢的,一般人一周隻能做兩次,癌症病人一周一次,老師說我還沒遇到一周能做三次的,我估計老師做因為力度非常大,所以一般人吃不消。

我回家讓老公給我做,第一次沒怎麼用力不覺得很疼,第二次我讓他用力,做完我累的不行,老師還教我們十指功,這個說起來太複雜,再這就不說了,老師說練了十指功再給別人落九宮這樣手指有力氣有功力,效果才會好。

好了,具體說一下如何落這個九宮吧:

首先躺在床上,向樓主所說雙腳要著地,小寶寶不肯配合可以不用著地。大家先把肚子假象成一個正六邊形,一共有8根線:

第一根線:從左右最下麵的肋骨的交叉點開始,差不多是任脈的鳩尾穴開始,到肚臍眼止,男的從右往左(這個不太好解釋,假象有根彈簧,彈簧的正中線就是任脈,我們就是沿著任脈按摩,但是按摩總歸要劃小圈的,這個小圈大家一般會說是順時針呢還是逆時針,我們這不講順逆,隻講起始點,繼續相像彈簧的正中線是任脈,我們從正中線的右邊開始為起點,好,這個時候不管你往上走還是往下走,從右開始往左畫圈,注意這個圈是螺旋往下的,就像彈簧一樣)女的從左往右(注意這個左右是被按的人的左右)遇到酸痛的地方就要多按按,最好是可以按開。

第二根線:從剛才第一根線的起點鳩尾穴開始沿著肋骨往下走大概一個手掌的長度,具體長度沒關係,關鍵看你的痛點,按摩手法還是同上,另外注意,男的從左邊肋骨開始,女的從右邊肋骨開始。

配合九宮,根據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八六為足、五十居中的九宮數字,周爾晉所創立的“人體x形平衡法”當與此有密切關係。

基於對繆刺論的認識以及無數次的實踐,周老前輩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高低醫療學理論。所謂高低醫療學,乃是研究人體低沉點與高升點以及如何達到相對平衡的學問。當不平衡由量變到質變,一端出現了病變低沉點,在另一斷必然出現高升點,這便產生了疾病。隻要在高升點上施加壓力,通過大腦這個支點,就可以促使高升點下沉,而在另一端的低沉點就會上升,從而恢複相對平衡線,也就治好疾病了。準確找到低沉點與高升點,促使高升點下沉,就成為調動人體神奇平衡力之源。

人體左腦主管右半身的活動,右腦主管左半邊的活動,其本身就是一個大x形,因而低沉點與高升點在人體出現的規律也是大x形。弄懂x形真締,便成為治病的靈魂與關鍵。x形平衡法口訣: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間有病四邊平,四邊有病中間平,找到低沉高升點,平衡神力諸疾平。 x形平衡法體現了“全身是穴,全身無穴”的經穴特點。

例如,腳踝附近疼痛的病人,經過在手掌部探尋痛點都在大魚際內側偏上位置找到強烈的壓痛點,以拇指按壓稍用力患者即有難於忍受的痛感,反複堅持數天則病愈。但是,周老前輩卻忽略了繆刺的內容並非就左右交叉刺絡取穴法這麼簡單。細讀經文可知,“其氣無常處”,我們是不可能用一種方法就掌握繆刺的全部內容的。盡管“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但卻沒有說明以左取右是取右上還是右下,更沒有講清楚到底在右上或右下的具體範圍,所以,我們有必要認真地研究一下繆刺論的精髓所在。歸納起來,繆刺取穴主要存在三種方法:就近取穴、中軸對稱取穴與中心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