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波特意強調了在皖南核心根據地要堅決貫徹毛主席關於全民皆兵和人民戰爭的理論。
尋波強調,要發揚廣大主席的人民戰爭理論,堅決依靠人民,充分動員人民。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與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持革命戰爭,是開展人民戰爭的基本條件。
中國革命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打倒反動統治階級中,把全國人民大眾動員和組織起來,把國內和國際上包括敵方人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爭取到革命方麵來,組織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因此,必須根據不同戰爭時期的不同任務和特點,靈活地製定對敵鬥爭策略,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敵人。
同時要正確處理人民的長遠利益與暫時利益的關係,把戰爭的勝利發展和適當照顧人民的生活聯係起來,以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支援和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以武裝鬥爭為主與其他鬥爭形式緊密配合。
尋波還著重闡述了革命戰爭要動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增強革命力量,削減反革命力量,改變敵我力量對比。
因此,在以武裝鬥爭為主的同時,必須把一切革命人民都組織在工人的、農民的、青年的、婦女的、文化的和其他職業的工作團體之中,熱烈地從事援助軍隊的各項工作。
同時組織人民熱烈地從事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項建設工作,發展生產,支援前線。
從而把人民戰爭的鬥爭形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衛生等各條戰線上廣泛而又全麵地開展與配合起來。
尋波還強調了在皖浙贛邊區建立以人民軍隊為骨幹,實行主力兵團(紅三方麵軍)、地方兵團(地方警備團)與預備役部隊(遊擊隊)、民兵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製。
這是奪取人民戰爭勝利的組織保證。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分別執行超地方性和地方性的作戰任務。
遊擊隊和民兵是正規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主要是固定在一定區域內直接配合正規軍作戰。三者作戰分工不同,但目的一致,構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一個整體。
人民軍隊是實行人民戰爭的骨幹力量,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它永遠是一個戰鬥隊,同時也是工作隊和生產隊。
這支軍隊必須置於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在軍隊中建立黨委集體領導製度,把支部建在連上。建立強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
它實行集中領導下的民主製度,在政治上有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堅強團結。它具有服從於人民根本利益的、建立在政治自覺基礎上的革命紀律。必須不斷加強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尋波還確定了當前皖浙贛邊區根據地作戰應該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在當前武器裝備和總兵力對比上敵強己弱、武器裝備敵優己劣的條件下,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根本原則為依據,充分地利用敵方一切弱點,發揚己方一切優點。
堅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充分地依靠、堅信人民和廣大官兵的力量、智慧和勇敢、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及政治上的堅強團結。
高度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變化著的具體條件,關照全局,主動協同,靈活機動地進行作戰。
實行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執行戰略防禦的持久戰和戰役戰鬥進攻的速決戰;適時進行軍事戰略轉變。
把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三種作戰形式結合起來;實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充分準備,不打無把握之仗;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和連續作戰的作風等。
最後,大家基本達成了共識,商定由劉疇西和劉英起草一個皖南軍區地方部隊建設規劃。在東南分局討論通過後報軍委批準,然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