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地風雲動(1 / 3)

第一九七章 大地風雲動

到了四一年年十二月份,因為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化,尋波不得不離開太行兵團,回到重慶。接受主席點將,準備協助主席著手布置解放軍對日作戰事宜。

四一年可謂是國際局勢發生劇烈動蕩和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和曆史上一樣,在四一年,德國如期發動了對蘇戰爭,不過在有心人的刻意推動下,尋波這一世的蘇德戰爭,卻發生著與上一世迥然那不同的變化。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從國在內的195個師,4300輛坦克,47000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80架飛機,共計550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該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開始了。蘇聯將這場戰爭和三七年發動的蘇日戰爭一起,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也叫蘇聯衛國戰爭。

而除了德國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部隊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對蘇聯發動襲擊。另一個參與進攻蘇聯的國家是芬蘭,由於蘇聯在建立“東方戰線”的時候侵略芬蘭,並割占了芬蘭的部分土地,所以芬蘭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宣布將攻擊蘇聯,以取回其在兩年前的冬季戰爭中所喪失的土地。芬蘭在戰爭初期奪回被蘇聯割占的土地後就停止了進攻。

在戰事的最初幾個星期對蘇聯紅軍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由於斯大林對德國發動戰爭的時間和進攻方向估計的嚴重錯誤,加上許多紅軍將領在斯大林發動的肅反行動中喪生或者被流放而嚴重削弱了蘇軍的作戰和指揮能力,蘇軍大量的戰力又被日本糾纏在了東部烏拉爾河一線。

因此,蘇聯對德意誌帝國發動的閃電戰猝不及防,導致戰爭初期,蘇軍就損失慘重,戰爭前蘇聯著手建立的“東方戰線”被德軍坦克一碾而過,進而喪失了大片國土,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和烏克蘭首府基輔等大城市相繼被德國占領,其中基輔保衛戰,蘇軍西南方麵軍在基輔被大規模圍殲,蘇軍僅被俘人數就達六十萬人之多,這一戰役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殲滅戰,此戰導致蘇聯西南防線的潰退。

在這一世,德國人並沒有犯下尋波後世將戰線拉的過長後勤供給補充不上錯誤。對蘇聯冬季嚴寒和蘇聯人可能采取的堅壁清野的焦土政策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因此,德國在占領了的蘇聯西南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大片土地以後,並沒有立即向北對蘇聯的核心列寧格勒方向展開攻擊。而是直接進攻高加索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的斯大林格勒。在上一世德國人始終沒有占領的城市,在這一世,德國更加強大的火力和更為充足和後勤保障下,德國軍隊打得非常堅決。。

盡管蘇軍和上一世一樣頑強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戰成為德國士兵的噩夢。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曆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加載史冊,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大約有一五十萬人死亡,其中五十萬是平民。可是到了四一年年底,斯大林格勒終於被德國人順利占領。

德國也就此取得了對蘇作戰的全麵主動。蘇聯人也因為東西兩線戰爭消耗過大,完全喪失了有效進攻的力量。逐漸變成待宰的羔羊。

盡管日本在四一年夏天,當德國發起對蘇聯進攻時,就對德國提出希望德軍和日軍在中亞地區來個東西對進,日本從外蒙地區出兵哈沙克斯坦,德國則在斯大林格勒一帶東渡伏爾加河出兵哈沙克斯坦地區,雙方在哈沙克斯坦揮師後,在共同揮師北進,最終全部占領蘇聯的宏偉計劃。

可是德國軍隊在將戰爭推進到伏爾加河流一線後,在希特勒的嚴令下,德軍卻不得逾越伏爾加河一步。

因此,日本想將德國禍水東引,用來牽製他們一直擔心的中國軍隊的計劃沒有得逞。日軍不得不從四一年下半年開始。獨自完成出兵中亞的計劃,在日軍的巨大攻勢麵前,蘇聯在中亞的防線,沒有能夠支撐多久,到四一年年底,哈薩克斯坦被日軍全部占領。日軍在中亞戰線上,順利將戰線推進到裏海和伏爾加河一線。同時,日軍開始了對已經被割裂的蘇聯南線烏茲比克斯坦等地進行占領。

當德軍在順利占領了斯大林格勒以後,就開始穩定戰線,鞏固陣地,積蓄力量,根據希特勒的計劃,德軍將在四二年春天開始,完成在蘇聯南線和西線的集結和後勤保障準備。從四二年夏天開始發起對蘇聯核心地區,列寧格勒地區發起攻擊。

希特勒還非常穩健地製訂了,到四三年年底完成蘇聯伏爾加河流以西地區的占領計劃,在製定這個計劃的同時,希特勒卻嚴令的德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東渡伏爾加河流一步。

同樣,在四一年,日本對蘇聯作戰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從四零年開始,日軍和蘇軍就在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一帶進行了幾次比較大規模的戰鬥,雙方傷亡人數都極大,其中日軍傷亡達到近百萬人,蘇聯傷亡更是過百萬。

到了四一年年底,日軍除了在中東將戰線推進到伏爾加河流一線,和德軍實現了名義上的揮師以外,在遠東地區已經將戰線推進烏拉爾河以西。

根據日軍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準備在四二年,將對蘇作戰的戰線推進到伏爾加河流一線,確保伏爾加河以東成為日軍穩固占領的地區,伺機出兵伏爾加河以西一線,四三年,從德國人口中在割點肉嚐嚐。

四一年,日軍陸軍在北線戰場上連戰連捷的時候,在太平洋地區,日軍也開始醞釀起了一場驚天陰謀。

早在一九四零年,當德國出兵占領西歐的時候,在遠東太平洋地區,傳統的殖民強國英、法、荷等國的力量變得薄弱;美國在這段時間內,又忙於支援抗德戰爭,無力東顧。

日本軍國主義認為,這是南進的好機會。一九四零年九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嚴重刺激了當時已確定扶英抗德的美國。美國對日本出台了一係列非常比較嚴厲的製裁措施。

準備停止對日本鋼鐵、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出口。凍結日本在美資產等措施。美國的這番行動,迫使日本下定最後的決心,準備發動南進戰略。

一九四一年日本,在遠東對蘇作戰取得了重大突破,將戰線順利推進到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一線。

不過,日本在從三七年開始的對蘇作戰中,消耗也極其巨大。加上三七年兩次在中國華北和華東地區的作戰,均損失慘重,因此,日本急需要大量的戰爭支援,來攻擊國內已經高度戰爭化經濟的企業生產需要。

因為諸多原因的促使,日本此次南進計劃的發動。比尋波後世曆史上來的跟早。一九四一年一月日美談判開始前後,日本陸續占領整個中南半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使之成為戰略物資供應基地和南進跳板,進一步加劇了美日間的矛盾。美英等國強烈要求日本從中國東北、外蒙和蘇聯遠東撤軍並停止擴張。

並且以停止對日本鋼鐵、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出口。凍結日本在美資產等手段相要挾,想迫使日本就範,同時從四零年一月份開始,美國已經開始用實際行動,大幅減少對日本的鋼鐵、石油資源的出口,迫使日本就範。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紮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隻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占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海軍大臣兼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

山本於一九四零年下半年就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準開始準備這個行動。

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一九四一年初,在一次由日本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