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坐在靠窗座位上的老者,麵色黝黑,帶著武將的硬朗,端起茶碗,一飲而盡,歎道,“終歸是歲月不饒人啊,想往昔,從來便是一碗烈酒,現在竟換成了這般無味的茶了。”

坐在稍裏的老者,端起茶杯,移了移壺蓋,不閑不淡的說了句,“你可不能這麼早就認老了啊。”

然後一點一點地將茶灌入肚中。

這兩位老者,一人慈眉善目,一人正氣昭然。

那位,頭發白了些的老者便是當朝的將軍王,袁崢。

這將軍王是英帝尚在時,便封了的,並且還特意下了旨意,不許廢除,這叫剛登基時的明帝特難以忍受,畢竟,誰願意時時都被人管著呢,何況還是當今的皇上,就算再平庸,也是有懷疑之心的,並且咱這當今皇帝並不昏庸,還是個極為精明的主,於是就開始削弱袁家的勢力,慶幸的是,這袁老先生是個看得開的主,對名利不很在意,於是這皇帝獨裁的日子便越來越多,明帝卻也的確是個英明的皇帝,他沒有暴虐地對袁家除之而後快,而是扶持了另外一個開始並不很被朝局看好的家族,這便是後來的薑家,薑家呀,其實也是一個世家大族,隻不過在英帝取代商帝的時候多少有些沒落了,你可別以為薑家是站在商帝那邊的,薑家在那個時代扮演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間諜,現在稱之為無間道,薑家本是業帝皇後薑氏的娘家,後來,薑氏被廢,除名薑,貶為賤姓餘,後世稱之為,餘女子。

你可別以為這樣業帝這樣就與薑家結上了梁子,這廢後可是薑家家主提出的,《梁史》當時是這樣記載的,“業帝之妻,後薑氏,因不遵婦德,妖君媚主,廢於元晟四年。”就因為薑家家主的大義滅親,這薑家被業帝格外的信任,於是交給了薑家一個艱巨的任務,世代守護大梁基業。好吧這是業帝給薑家的密旨,其他人都是不知道的,於是啊,這薑家在齊晉元年真是兩麵難做人,薑家家主看著不可扶持的商帝對著天長歎一口氣,最後說了句話,“豎子,難與為伍,為成先皇旨意,遂扶立新君。”意思就是,你自己的兒子沒出息,為了完成你的旨意,我隻有扶立新君才可以保大梁基業。於是,當天晚上就想通的薑家家主,在虞城之亂前夕,急匆匆的跑到當時還是貝勒爺的英帝麵前表達自己的忠心,《世說》裏也曾這樣記載,“明者,薑氏,變而求穩。”,意思就是薑氏是明白人,變通使全家得到了安穩,從這裏麵看啊,薑家家主是一個保持中立但善於變通的主,俗話說,就是一投機分子。

實際上,這裏麵可是大有文章,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這便是薑家,一個睿智的家族。

“如今新帝登基不久,赤單此次雖是大敗,但野火燒不盡啊。”

“文兄的意思,賢弟明白,但你我也應該相信咱們大梁的兒郎們可以撐起這錦繡河山啊。”

“但願如此。”

頭發已白全的老者,悠悠的歎了口氣。

這位老者便是聞名大梁的文閣舒老先生,縱橫官場一生,英帝時代的相國,權傾朝野,卻又是忠心為國,被百姓讚為一代賢相,《梁史》中曾如是記載,“英帝之時,相,文毓,主張變革,功績無數。”從這裏的記載可以看出,此人極為睿智,善於變革,具有洞察先機之能。《世說》裏也曾記載,“睿者,梁之明相,文毓也,善變通,有之,江山定也。”

它不僅是權傾朝野的文相,更是眾多寒門學子眼中的天神,他出身於沒落的書香家庭,還未及冠,父母便被賊人所殺,後拜入當時還是貝勒爺的英帝門下,成為英帝眾多門客中的一人,至於後來又是怎樣被英帝青眼相待,以及是什麼改變了他的一生,這些都是後話,如今的文閣舒,辭去了相國的職位,在家賦閑養老,卻又不忘憂國憂民,仍為朝廷栽培了一批批棟梁之才,如今的學子更願意稱呼他一聲,文老先生,《世說》裏這樣記載,“梁,有賢相,亦有良師,此二者,同一人也。”

這是兩個貴不可言的家族,權未剩下多少,貴氣卻平添幾分。

------題外話------

過路的親們,多多支持啊,小妹會努力更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