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天的早晨,蕭華軒帶著蘇筱進了王宮。馬車上,蘇筱將一食盒的點心都看了一遍,確定沒有落下才安心的靠在蕭華軒的身上。
“不知道祺兒和穂兒醒來看不到我們會不會鬧脾氣。”蘇筱看著蕭華軒,“前幾日提起這事的時候祺兒就在鬧。”想起晚飯時候說起這個事,蕭祺鬧著要去,蕭穂雖然不大明白大人們在講什麼,卻也依依呀呀的表示要去。
“這次是陪王伴駕,再說祺兒的樣子,還是少些人看到的比較好。”蕭華軒壓下蘇筱的手,“你不用再檢查了,你給暄兒準備的東西一樣都沒有落下,我可以給你保證。”
蘇筱笑了,收回了手看了看外麵才蒙蒙亮的天色:“這次去京城,來來去去也要一個多月吧?想想可以和暄兒待在一起一個多月,真好啊……我虧欠他太多了……”
蕭華軒蹙眉,攬著蘇筱的手緊了緊:“你不欠他的,暄兒現在的生活也很好。慶襄王會比皇帝輕鬆很多,雖然皇帝是天下之君,可是擔負了天下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蕭華軒說著笑了,“就好像我以前崇尚權勢,而現在我隻希望我們可以相守一輩子,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這就夠了。”
入宮,蕭暄已經準備好了,外麵一對車馬正等在宮門口。眾大臣們也都等在那裏,準備送慶襄王啟程。那浩浩蕩蕩的隊伍裏,就蘇筱一個女眷,穿著華服,站在蕭華軒的旁邊。
辰時的時候,蕭暄的王駕到了宮門口。於是宮門外烏壓壓的跪倒了一片,蕭暄的王駕停了下來,在太監的攙扶下走了出來。十歲的蕭暄穿著一件白色龍紋的袍子,帶著金色發冠,小小的年紀卻看起來很是威嚴。
“免禮。”蕭暄道。眾人平身起來,蕭暄看見蕭華軒和蘇筱,露出笑容來。然後便是眾大臣向蕭暄行禮,說了些吉祥話,然後候在一旁恭送聖駕。
“肖大人和肖夫人陪本王同坐可好?”蕭暄走上前去,對蕭華軒說道。蕭華軒蹙眉,拱手道:“王的身份何其高貴,臣等怎能與王同坐?臣與隋大人會騎馬隨侍左右,女眷也另有馬車。時辰差不多了,您該啟程了。”蕭華軒說罷,看著蕭暄。
“肖大人說的是……”蕭暄低下頭,在太監的攙扶下上了馬車。因為大人隻有蕭華軒和隋虎,二人皆是騎馬,女眷又隻有蘇筱一人,所以總共隻有三輛馬車。前麵一輛是慶襄王的馬車,第二輛放著慶襄王的物品以及要進貢的東西和太後的壽禮。而第三輛才是蘇筱的馬車。
辰時一過,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王宮。蕭華軒和隋虎騎馬,緊跟著蕭暄馬車左右。王宮門前,送行的官員們一直跪到看不見馬車的影子。
第一天枯燥乏味,蘇筱一個人坐在馬車裏,沒有人說話,想見蕭暄也不可以,想見蕭華軒也不成。蕭暄一個人坐在馬車中,雖然有侍女伺候著,但是也覺得無趣極了。
第二天的時候,旅途就變得有趣起來了,至少對蘇筱和蕭暄來說是有趣多了。蕭暄以侍女沒有蘇筱照顧的周到為由,讓蘇筱隨行照顧。於是蘇筱就坐進了蕭暄的馬車。
京城。皇宮裏為太後壽辰忙翻了天,各國前來道賀的使者陸續趕到。藩王們也都在往京城趕,驛館一時間變得擁擠起來。
禦書房裏,蕭梓何除了接見使者們,還要處理朝中政事。四年前,蕭梓何立了皇後選了妃子。皇後是太後的侄女,才十八歲的顏淑兒,如今四年卻隻有一女名為壽春。倒是妃子們給蕭梓何生了兩個兒子,分別賜名大王子蕭琰,二王子蕭瑁。
看完了手中的奏折已經過了午,才想起答應了陪同太後用膳。蕭梓何出了禦書房,去了太後的寢宮。到了那裏的時候太後已經擺好了飯菜就等蕭梓何了。母子二人一同進餐,席間提到了慶襄王。
蕭梓何讓宮女太監們都退了下去,才道:“母後,暄兒他們幾日前已經啟程。皇兄也回來了,等他們到了之後,我找個借口讓他們住進宮裏來也好陪陪您。”
太後笑了道:“這麼多年不見了,暄兒那孩子也長大了。至於華軒,那個不孝子來不來,哀家才不惦記。”蕭梓何看著太後口是心非,不由得笑了,“是!母後且放心,兒子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