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蕭恒與葉敏的故事(2 / 2)

皇上蘇樊歎了口氣,當年的事情,沒有誰比他更清楚了。隻不過,恩師與師母之間的前半部分,是恩師告訴他的。而後半部分的故事,他卻是親眼所見的。

皇上蘇樊的目光變得悠遠,似乎從他的視線所及之處,回到了那段年少時光。

“恩師與師母是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的。恩師從小是個孤兒,後被師母的父親所收養……”

蕭恒的夫人,叫葉敏。葉敏的父親是個隱士,自打葉敏有記憶以後,家中便隻有葉敏和她的父親。他們一家子住在山林幽僻處,生活極為清雅。

有一回父女二人上街采買東西,碰到一個被人毆打的四五歲小乞丐,那人便是蕭恒。葉父製止了眾人,救下了蕭恒。原來蕭恒是因為沒有東西吃,搶了別人的東西被人發現了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兩人之後便帶他去麵館吃了一頓。葉敏覺得他很可憐,便求自家爹爹,讓他收留他。

葉父雖然是個隱士,但原先家中其實很殷實,再養一個義子倒也沒什麼困難。而且他又見這個小乞丐的懷中有一本書,他問他:“可是想要讀書?”

蕭恒認真地回答:“想,很想。”

葉父便答應收他為義子,並且從此教他們二人一起讀書寫字。葉父雖是個隱士,但胸中自有丘壑,從前是個書香世家之人,而他們所在的那處地方也極為清雅,內裏又有不少書籍。

葉父本人學識十分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蕭恒很聰明,學東西也很快。葉敏和蕭恒二人從小一起長大,長大後的蕭恒並不像葉父一樣,有隱士隱居之心,他胸有大誌。

後來,葉父因病逝世,生前將自己唯一的女兒托付給了義子蕭恒,希望他能照顧好她。

葉父去世以後,葉敏了解蕭恒,知道他心中有大誌,便隨著他一同離開了那一處他們曾經一起長大的地方。

有真材實料者從來不怕被埋沒,兩人來到京城十年以後,蕭恒便從一個小官做到了太傅位置,輔佐當時還是太子的皇上蘇樊。

不過,也並非一直都這般的順風順水。就有一次,蕭恒差點被處死,但是葉敏智勇救夫,才化解了帝王心中的怒意。這在當時被傳為了一段佳話。

本來,他們夫妻二人間相濡以沫幾十年,一直琴瑟和鳴。隻不過,後來一場重病,讓葉敏沒能撐過去,就此去了。

自此後,蕭恒便將心思都放在了朝中,以此來忘卻心中的痛苦。

皇上蘇樊,將他們二人間的故事簡略地告訴給了蘇黎。

他感歎道:“師母委實是個奇女子,若非我們南唐沒有女官的設置,而師母本身又比較淡泊。否則,師母必然會成為曆史上一個風雲人物。”

蘇黎道:“父皇,能否將師母當初那段智勇救下師父的故事詳細講給黎兒聽。師父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差點被處死?”

皇上蘇樊接著道:“有一年,宜州大旱,朝廷從國庫裏播了一百萬兩派官員前去賑災。然而,那派去的官員全是一群貪官汙吏,一百萬兩白銀,一層一層,從上級到下級,幾乎被貪汙殆盡了。最後留給百姓的不過皮毛罷了,又如何能平定這一場旱災。”

“底下的百姓得不到救助,自然容易發生暴動。甚至,有一群難民來到了京城,要告禦狀。皇城外的官兵,一直關著城門不讓進,宜州賑災銀款被貪汙一事傳遍了京城。後來,還是恩師在禦前請命,讓他來徹查此事。”

“但貪汙賑災銀款一事,牽連甚廣,朝中很多官員都被牽連了其中,最令人寒心的是當時先皇的一個侄子竟然也牽連其中,而且他所占銀兩還是最多的那一個。貪汙之事也是從他開始。”

“先皇大怒,將所有相關官員都送進了監獄,要嚴懲。但對於那個侄子卻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置。更何況那個侄子先皇一直十分疼愛,差不過將他當成了兒子。他本來隻想讓他將所貪汙的銀兩都拿出來,再去牢中待幾日便打算放過他。”

“但是,恩師卻不想放過此人,他搜集出了此人更多的罪證,想讓先皇處死他。但先皇顧念骨肉親情,執意不肯處死他,隻是沒收其家產。恩師卻是不能容忍這樣一個貪贓枉法、視人命如草芥,這樣一個敗類,恩師無論如何也不想放過。”

“恩師便帶著百官帶頭死諫。先皇大怒,一氣之下將其打入天牢,想要處死恩師。但即便如此,恩師也依舊不肯鬆口,還是執意要處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