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葉敏智勇救夫(2 / 2)

葉敏繼續道:“此為第二點,百姓疾苦,陛下自當救萬民。而妾身今日所來,也是為救萬民。蕭太傅,跟陛下一樣,心係萬民,所以對那一群貪贓枉法之徒十分地痛恨。天下貪官這般多,同流合汙者這般多,但愛民如子的清官卻是少之又少。”

“但這天下的清官這般少,陛下還要讓天下再少一個清官嗎?那樣,替陛下解憂之人也會少一個。這對陛下、對萬民都是一件痛心的事情。妾身救夫,為的也是救萬民於水火。”

皇上聽聞,依舊沉默,但內心已經開始了動搖。

“民心乃是天下安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陛下可知,您的民心正在流失啊。”

“大膽!你可知妖言惑眾者該承受怎樣的刑罰?”皇帝大怒,雖然覺得有理,但有人這般說話,他是一國之君,又如何能忍受。

此時,太子出列,道:“回稟父皇,您是聖明之人,萬民臣服於您,這是自然。但民以食為天,百姓若是失了這糧食,那麼自然民心也會有變化,不然京城城門口也不會發生難民暴動之事。您現在不妨先聽聽看蕭夫人是怎麼解釋此話的。”

“父皇居於京城之中,皇宮之內。雖是天下之主,但難保不能視察天下各處,而上報的官員還有可能有次隱瞞。蕭夫人隨著蕭太傅為調查賑災款項丟失一案,親自去宜州視察過。蕭夫人也許正是因為看到了沒人敢向您上報的那些事情,才會這般說。”

皇帝的怒氣被平複下來,道:“那蕭夫人便好好解釋解釋,朕的民心到底是因何正在流失的?”

葉敏接著道:“太子殿下說的不錯,民以食為天,百姓失了糧食、失了理智,自然容易失民心。妾身隨同夫君一起去宜州調查此事,陛下可知,妾身和夫君看到了什麼?那裏到處餓殍遍野,還無人去處理。若是再過幾年,怕是白骨森森了。”

“那樣的慘象,此生不願再看見第二次。一次便也夠終身難忘的了。陛下可知,這一路上,即便遇見好幾次難民發生暴動的,但不少難民針對的仍舊是那些貪汙的官員。因為他們知曉,陛下是他們的聖君,會來救他們的。但是仍有少數難民怨怪的是陛下,怨怪陛下聽信這些腐敗的官員,怨怪陛下看不到他們被這些官員壓製的慘狀。”

“如今牽連貪汙宜州賑災款項的大小官員都被悉數揪出,陛下也將這些人都處置了。那些難民知道了,都在誇讚陛下仁德聖明。由此可見陛下愛民如子,但陛下既然這般愛民如子,又為何因著一己私欲偏偏要放過您的侄子呢?他是最大的幕後主使啊!”

皇上又開始動起怒來,但葉敏並沒有給他發泄的機會。

葉敏接著道:“一百萬兩白銀,您的侄子一個人就占了八十萬兩,大部分的賑災銀兩都進了此人的口袋中。陛下可知,這能救助多少難民?陛下現如今因著疼愛他,而留了他一命,但他心裏卻未必感念陛下的恩德。”

“這些年來,他做了多少惡事,陛下想必已經知曉了。這樁樁件件,都足以讓他死上百次了。人都是有劣根性的,他有這個膽子去做這些事,無非便是仗著陛下的寵愛罷了。陛下此次放過他,他將來還是會做出同樣的事情。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他還不是王子。”

“陛下又何必為了這樣一個十惡不赦之人,去殺一個忠臣,讓多少官員寒心,又讓多少百姓失了民心。此為第三點,饒恕蕭太傅、處死十惡不赦之人,也是為了救陛下!”

太子蘇樊帶著朝臣一起下跪請命。

這場風波最後還是平靜了下來,而皇帝也答應了眾人的請求。蕭太傅無罪釋放,而皇帝的侄子也在輿論之下被處死了。他被處死那日,眾多百姓聚集在法場,要親眼看著此人被處死。

在他被處死以後,百姓跪在地上,齊呼“聖上萬歲”。

此事自然傳入了皇帝的耳朵中。

第二日早朝的時候,百官再次將此事提了出來,直呼“聖上英明”。然而皇帝卻感歎道:“蕭夫人真乃一奇女子是也。”隨後,便封了葉敏成為當朝第一個一品夫人。

“這便是當年貪汙案的結果,此事朕當初親眼所見。如今回想起來,師母當初在朝堂之上臨危不亂、大義凜然。這在當時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甚至被傳頌成了一首童謠,流傳於世。”皇上蘇樊感慨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