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策略
作者:華杉
專利會到期,而品牌可以永遠持續
葵花藥業是中國標杆性的非處方藥企業,1998年改製成立,至2007年,年銷售收入約8億人民幣,其中葵花護肝片和葵花胃康靈各有約3.5億元的銷售額,其餘產品加起來銷售額約1億左右。
2008年,董事長關彥斌定下了“5年30億,10年100億”的戰略發展規劃。擺在葵花藥業麵前有兩個問題:如何做出第3個銷售過億的拳頭品種?如何跨過10億銷售額這道坎?
鎖定“品類”戰略
通過認真分析,葵花藥業真正的問題不是要做出第三個“品種”,而是要做起第三個“品類”,要“建立新類別,贏得解釋權”。
達成共識後,葵花藥業開始構架兒童藥品類戰略。為什麼會將寶押在兒童藥上呢?
大部分國人都熟悉“兒童酌減”這條服藥法則,“一日三次,一次兩粒,兒童酌減”。減多少呢?就是你看著辦唄!通常媽媽會以減半的藥量給孩子服用。不僅用藥量不精確,很多藥品,在兒童服用時,並不應該是簡單減少劑量,藥物成分的配比比例也應該有所區別。
在我國3500多個藥品製劑中,供兒童專用的劑型僅60種,國內市場98%的藥物沒有兒童劑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高達4倍,藥物中毒性耳聾兒童患者在我國已逾百萬,每年新增患兒3萬人。可見,中國兒童用藥的安全嚴重缺乏保障。中國市場有著建立兒童藥專業品牌的巨大機會。
葵花藥業的新戰略是,針對中國0-14歲的嬰幼兒和兒童,建立一個專業的兒童用藥品牌,為這些孩子生產安全可靠的藥品。葵花藥業當時有12個兒童藥的品種。這12個品種,成為兒童藥戰略的第一梯隊。企業還製定了以兒童藥品種為產品結構的收購策略,並在之後的幾年取得了很大進展。
單品牌、多形象的品牌策略
確定了兒童藥的品類戰略後,葵花藥業仍然使用“葵花”品牌,塑造了一個“小葵花”的卡通形象來代表兒童藥。
之前一些企業也推出過兒童藥戰略,但都采用子品牌來運作,如修正藥業的“修修愛”,神威藥業的“神苗”。但是建立品牌投資較大,采用多品牌策略,就等於分散品牌投資,但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子品牌很難得到足夠支持。所以以上品牌雖然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都不少,但都未能在兒童藥市場形成強大品牌。
可是采用單品牌策略,也有問題,就是品類間不能形成明顯的區隔。葵花兒童藥采用單品牌,但創造一個獨立的代言形象的策略,達到了集中投資和實現區隔的雙重目的。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一策略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選擇建立品牌的首發品種
確定了品牌策略,接下來用哪個產品去承擔廣告投資和建立品牌的重任?葵花藥業選擇了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作為首發品種,原因有三:這是葵花藥業擁有知識產權的獨家品種;第二,這是一個對兒童咳嗽療效非常好的品種;第三,它在醫生中有非常高的認同度,並且已經有年銷售5000萬元的市場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