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明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機車乘務員,不僅自己高興,還有一個人比他更高興,那就是他的老父親,因為他許下的願今天也實現了。當得知兒子到機務段後主動要求成為一名機車乘務員時,父親黎紹康激動得幾乎要蹦起來。他忙不迭地把這消息告訴老伴,沒想到身旁的老伴一拳捶在他的身上:“就是你這老頭子,什麼願不好許,偏偏許下這麼個願!”
老黎挨了老伴一拳非但沒惱,反而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你老太婆懂什麼,你說當解放軍光榮,難道當火車司機就不光榮?我父親開火車,我也開火車,現在我的兒子又來開火車,這叫父業子承,我們黎家後繼有人!哈哈哈。”
日複一日,牢記肩上責任如山
傍晚,在株洲火車站旁一間簡易的平房裏,一對父子麵對麵地靜靜地坐著。
屋外,汽笛聲聲,一列列滿載旅客和貨物的列車呼嘯而過。
屋裏,明亮的燈光下,兩個相向而坐的人誰也沒說一句話。氣氛顯得莊嚴肅穆,仿佛這裏是在舉行一個什麼莊重的儀式。
良久,父親起身,從後屋裏捧出一大摞厚厚的、有些已經泛黃的書籍和一把手柄已經磨得通亮的檢車錘,鄭重地給了兒子。
這是黎偉明和他的父親黎紹康。
兒子即將上車當一名機車乘務員了,老黎特意把自己用過的各種有關機車車輛的業務書籍和一把自己用了幾十年的檢車錘送給他,還有他幾十年的經驗,幾十年的責任,都要一同傳給兒子。
父親黎紹康事業心強,工作認真,業務出色,一輩子沒出過一次安全事故。一直到退休那天,才戀戀不舍地告別了自己的心愛的司機崗位。這是開了一輩子火車的老父親自己的期待啊!
“爸爸您就放心吧,我當過兵,我是個黨員,我知道今後自己在工作上應該怎麼做,我會在肩上扛起這山一般的責任,像您一樣當一名優秀的火車司機。”
那個傍晚,是不善言談的黎紹康和同樣不善言談的黎偉明,他們父子間說話最多的一次。
那個傍晚,父親黎紹康反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幹機車乘務員工作,責任比山重!
黎偉明深知:打鐵先要自身硬。沒有過硬軍事素質,戰場上就要吃敗仗。不學好業務想要開好車,那隻是一句空談。
從跨進機務段大門的第一天起,黎偉明就幾乎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鑽研業務上。
學徒時,黎偉明和他的師傅開的是蒸汽機車。剛開始,由於不得要領,作為司爐的黎偉明鏟煤投煤步伐不標準,煤總撒不開,導致鍋爐燒不旺,影響機車闖坡。為了練好步伐,他就提出讓師傅休班時帶著他去練習。
休班的時,他就和師傅爬上庫內機車,讓師傅示範“前弓後箭”的步伐要領。為了動作到位,黎偉明還在地板上用粉筆劃上線,方便自己反複練習。
有一天晚上,十一點多了,段裏保衛人員在巡視庫內發現機車上亮著燈,以為是流竄人員跑到了車上,趕緊通知了車間值班幹部。段保衛人員和車間值班幹部高度緊張如臨大敵,一聲令下呼啦爬上車,卻發現黎偉明汗流浹背,在師傅指導下,按著地板上的粉筆印練步伐。
由於刻苦努力,黎偉明業務素質飛速提高,深得師父讚賞和喜愛。也很快脫穎而出,成了同批學徒人員中的佼佼者。
三十年來,無論是當司爐,當副司機,還是司機,黎偉明都認真努力,孜孜不倦地鑽研著業務技術。
在黎偉明開車的三十年裏,正是中國鐵路快速發展的三十年。機車不斷轉型,速度不斷提高,牽引噸位不斷增加運輸能力大幅提高。
三十年來,黎偉明先後經曆了9種機型。1987年,黎偉明操縱的機車由前進型蒸汽機車轉型為東風4型內燃機車。2000年,又轉型為韶山電力機車。2010年,再轉型為和諧大功率電力機車。
黎偉明雖然讀過高中,但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沒學到什麼知識,連後來的初中水平都比不上,每一次機車換型,對於他來說都是一場嚴峻考驗和挑戰。
他不怕考驗和挑戰。麵對一次次機車轉型,黎偉明用頑強毅力持之以恒地堅持學習。
文化不高,就笨鳥先飛。一遍學不好,就再來二遍。他堅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日積月累,鐵杵成針。世上沒有越不過的坎,沒有翻不過的山。
他把書本當成自己無言的老師,堅持每天見縫插針看業務書籍。出乘歸來休班,占用他時間最多的是看業務書。出乘的時候,他包裏帶得最多最重的也是業務書。三十年來,被他翻爛最多的,他在書店購買得最多的,還是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業務書。
他不恥下問,有甘當小學生精神。遇到問題,不懂就學,不懂就問,從不繞彎子,而且,一定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他向水平高、經驗豐富的同誌請教。向段、車間主管教育的老師請教,甚至向比他文化程度高,剛分來沒幾天的大學生請教。
在學習問題上刨根問底的認真勁,車間教育主管劉柏生印象最深。一次車間進行理論考試,當時,黎偉明考了99分。按規定90分就過關了,黎偉明99分是參加考試人員中的最高分。可考了99分的黎偉明找到他磨著要查卷子,非要看看這一分丟在那裏。
就是憑著這股堅忍不拔學習毅力,黎偉明將多種機車的構造、原理等“硬骨頭一一啃了下來,熟練地掌握了列車途中故障應急處理、機車操縱方法和運行要求。
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他能發現;別人總結不出來的東西,他能總結的出來;別人做不到的事,他能做得到。
駕駛內燃機車時,針對跑、冒、漏、滴現象,他總結出一套預防方法,有效地預防和杜絕上述現象;
操縱電力機車時,針對電氣化區段易發生弓網事故的情況,他長期實踐,摸索出一套防止弓網事故的方法,使他操縱韶山型電力機車的9年間,機車弓網從未出現問題;
根據京廣線株洲至郴州區間線路的實際情況,他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操作方法,實現了駕駛機車以來”零拋錨“的優異成績。
黎偉明愛段如家,在最困難的時候,在最關鍵的時刻,他衝在前,頂得住,放得心!
2008年元月27日,湖南特大冰災,京廣線接觸網供電中斷,急需大量內燃司機在株洲至韶關間進行擺渡作業。可成倍的牽引任務量,一下子到哪裏去找這麼多的內燃司機?
段裏啟動了緊急預案,指導司機上線了,車間技術員上線了,副主任也上線了。派班室電話此起彼伏,緊急呼叫休班的乘務員回來支援。而此時整個株洲市區道路已經結冰,交通幾乎中斷,一個小時過去了,增援的同誌仍然沒有趕來。
車間主任向段領導彙報,準備自己上線頂班。正在這時,黎偉明出現在派班室門口,就像突然冒出一個雪人。隻見他身上披著厚厚的雪花,鞋子上綁著草繩和布條,褲子上到處是泥巴和黃點,膝蓋處劃破了一條長長的口子,正流著血。
原來他早上六點從電視裏看到內燃機車擺渡的鏡頭,憑著老火車司機的職業敏感,預感到單位急需內燃司機,盡管派班室還沒通知,他就提前出發了,用了足足三個小時趕了過來。
他牽引的臨客擺在一個中間小站。他堅守崗位,一步也沒離開駕駛室。由於大風雪加上大塞車,火車一擺就是三天三夜。終於等來了發車信號,可駕駛室玻璃結上厚厚的冰,視線模糊不利安全,他頂著寒風擦車破冰,頭都凍木了。經過近70小時奮戰,圓滿地完成了這次值乘任務。
他也曾無數次遇到過故障和險情。高度的責任心,深厚紮實的理論基礎,超強過硬的業務素質,使他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無論駕駛那種類型的機車,他都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地應對自如。一個個故障被他排除,一次次險情被他化解。在駕駛機車過程中,他簡直就像一個成竹在胸,勝券在握的常勝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盡管危機四伏,險象環生,卻在千鈞一發之際總能扭轉乾坤,最終傳來勝利的捷報。
他時刻以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不圖回報。
春運期間客車密度大,貨車跑不動,一個班跑20個小時算快的,別人不想跑,他就主動要求跑貨車。
工作三十年,他堅持出滿勤,幹滿點。有人算了一筆賬:黎偉明平均每個五月出乘時間在230小時,超出標準工時50個小時,相當於1年幹了15個月的活。
評先進時,他榮譽讓給年輕人。標準化職工休假,他多次把指標讓給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