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牛溝:離神話最近,離現實最遠(3)(1 / 1)

策劃

文/林芸

道教發源地:“亞洲的奧林匹斯山”

古人說“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今天的野牛溝。在筆者親赴野牛溝,並遇見眾多朝聖隊伍之前,的確也很難想象,在南洋、港澳台和美國等地,野牛溝竟然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

記得去年筆者在野牛溝采訪期間,就不止一次遇到來自中國台灣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尋根朝山隊。這些人都是遠道而來的虔誠道教弟子,他們一抵達格爾木市,就立即雇請當地向導和租用越野車,然後便馬不停蹄地向著距離野牛溝100公裏處的玉虛峰和150公裏處的“西王母瑤池”進發。

對於他們來說,洪水、黑夜、高原反應……都是不真實的,唯一真實的是他們心中的“根”——昆侖山深處的玉虛峰和“西王母瑤池”。他們甚至還不遠萬裏,將各自神殿裏的眾神塑像和牌位抱到了野牛溝來,在這裏跪拜、磕頭、流下眼淚……

當時我就想,對於他們心底的這種偉大宗教信仰,也許我們隻能通過神話傳說去抵達。

比如位於昆侖中段主脈的北麓,海拔5980米的玉虛峰。作為傳說中道教的發源地,玉虛峰可以說是道教弟子心中的“神山之最”。相傳這裏不僅是道教元始天尊和道教昆侖派的主道場,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和道教至尊“三清”的升天之地,而且還是《封神榜》中薑子牙修煉了40年五行大道的地方。

另一個傳說裏,“玉虛峰”這個名字的來曆還與玉皇大帝最小的女兒玉虛仙女有關。相傳,玉虛仙女是眾神之中最美麗、也最深得玉帝和西王母喜愛的一個。當西王母偶然看到昆侖山中這座峰頂巍峨高聳,山間奇峰怪石活靈活顯,而且終年積雪不化,雲霧繚繞,恍如“人間仙境”的地方後,便將它賜給了玉虛仙女作為居所。

“西王母瑤池”,距玉虛峰約30公裏左右。在《穆天子傳》等神話傳說中,它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設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之地;而在《西遊記》中,它又是美猴王孫悟空偷吃蟠桃、大鬧天宮的地方。

當然,這些都隻是神話。在現實裏,“西王母瑤池”其實是個海拔4300米,東西長約1.2萬米,南北寬約5000米,湖水最深度達107米的天然高原平湖。這裏不僅湖水粼粼,碧綠如染;水鳥雲集,或翔於湖麵,或戲於水中;而且還金風送爽,瑞氣蒸騰,一派祥和安寧的景象。

除了這兩處之外,朝聖隊伍還常去南山口、青藏公路邊的昆侖獅山像、神話中的“醴泉”——昆侖山納赤台泉、玉珠峰等道教勝地進行朝拜。在野牛溝采訪期間,每一次遇到這些尋根的朝聖隊伍,筆者總不禁感歎:萬古的寂靜中,若不是這些陸續到來的朝聖隊伍,也許昆侖山這座“亞洲的奧林匹斯山”至今仍沉睡在亙古的蒼茫之中。

幸好這裏有野犛牛、古岩畫和朝聖隊伍,才喚醒了億萬年雪山的塵封中,離神話最近、離現實最遠的野牛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