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通行業組織發展現狀、問題與改革(1 / 3)

流通行業組織發展現狀、問題與改革

商貿流通

作者:陳麗芬 王水平

內容摘要:行業組織是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與紐帶,成為繼政府和企業之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三方力量,是市場經濟體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基於北京和天津流通行業組織的調研情況,總結我國流通行業組織的發展現狀,分析目前我國流通行業組織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針對性地提出改革與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流通 行業組織 改革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對流通行業組織的認識與說明

(一)行業組織的定義及特征

行業組織是指由同行業的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自願組成,旨在促進行業發展,維護行業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章程開展活動的一種民間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行業組織主要包括在民政部門登記並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營業執照》的社會團體及其分支、代表機構,如各種類型的行業協會、商會、聯合會、促進會等,而不包括加入全國政協和由機構編製管理部門直接管理的社會團體,如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與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行業性社團、中介組織等相似,行業組織具有獨立性、非營利性、行業性、中介性等特征。

(二)行業組織的定位

1.角色定位。行業組織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扮演橋梁和紐帶的角色。一方麵將政府政策貫徹傳達給企業,另一方麵將會員企業的訴求反映到政府,建立政府和企業間聯係和溝通機製。具體為:

行業政策的影響者和傳達者。行業組織了解企業需要和市場需求,可以通過科學論證、智囊谘詢、遊說等具體行為對政策的偏差進行分析,對政策導向產生影響。同時,行業組織也可以通過內部的聯絡機製,迅速將政府文件精神傳達給企業,並監督會員企業貫徹落實,不但可以減少政策執行成本,而且有利於建立政策執行緩衝帶,維護政府公信力。

行業知識和信息的傳播者。提高公眾對行業知識信息的認知是行業組織最重要的職責之一。行業組織通過舉辦科普展覽、專題講座、技術培訓、網站宣傳建設等活動來普及行業技術知識,尤其是實踐知識,彌補學校教育係統的不足。行業組織還積極組織行業內學術交流活動,發揮學術交流在知識創新、傳播、擴散、轉移、應用中的作用,充當教育者和傳播者。

行業利益的維護者。行業組織是行業利益的代表,其首要工作就是維護成員的利益,反映本行業的聲音,盡管行業內的成員往往是競爭對手,但是行業共同的利益必須維護,如貿易糾紛應對、國際采購談判等,行業組織充當行業利益維護者和代表者角色。

2.功能定位。行業組織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市場主體的交易成本,其基本功能主要圍繞“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準則進行,主要包括代表功能、協調功能、服務功能、監管功能等。

代表功能。當行業組織作為行業利益代表者身份出現的時候,主要麵向三個對象:政府、市場和社會。此時行業組織一般具有明顯的經濟利益價值導向,為了維護會員企業的共同經濟利益,往往會采取統一的行動與政府部門、其他利益集團或者社會群體進行溝通、談判、博弈甚至對抗,而這一職能僅憑單個企業無法實現,行業組織將一對多的非均衡博弈,演變成為多對多的均衡博弈。

協調功能。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梁和紐帶,一方麵行業組織擔當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者和矛盾協調者,可以靈活的貫徹執行政府政策,同時反映企業需求,對政策產生影響。另一方麵,當行業內部出現惡性競爭、假冒偽劣等內部矛盾時,行業組織又充當企業之間的協調者,溝通協調企業間信息,並采取相應手段,保證企業間交流暢通,和平共處。

服務功能。行業組織具有非營利性,多從事公益性活動,為會員企業提供準公共物品或服務,如行業公共信息發布、行業理論研究等。同時行業組織也提供付費服務,包括發布行業信息、提供客戶信用資料、專業培訓、企業管理研究和技術谘詢、幫助討債以及維權服務等。

監管職能。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政府對企業實行間接管理,部門管理也逐步過渡到通過行業組織實行行業管理,政府將行業管理中涉及到的中觀、微觀層次的執行與技術性事務,通過法律授權、法律委托、法律確認等方法交給行業組織。行業組織一方麵實行行業自律發展,同時也協助政府行使監督和管理職能。

(三)流通行業組織界定與劃分

流通行業組織概念的界定,本質上就是一般性行業組織在流通領域的應用,因此流通行業組織可以這樣表述:流通行業組織是指流通行業內的企業單位自願組成,旨在促進流通發展,維護流通行業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章程開展活動的一種民間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同樣,流通行業組織主要包括在民政部門登記並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營業執照》的從事商品流通服務的社會團體及其分支、代表機構。根據形成特點、商品類型和流通職能等特征的不同,流通行業組織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