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新型城鎮化關係分析(1 / 3)

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新型城鎮化關係分析

先驅論壇

作者:付春香

內容摘要: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建立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基於2000~2012年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的相關性隨著時間推移在逐漸增強,人力資本投資尤其是教育和科技投資對城鎮化的解釋力比農村勞動力轉移強,各省市區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相關性差異比較大。國家應加大科教文衛等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為農村轉移勞動力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人力資本 農村勞動力轉移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A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自20世紀80年代費孝通先生提出了“小城鎮,大問題”的奠基性論述後,城鎮化發展問題逐漸成為我國學者特別關注的話題。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53.7%,遠低於發達國家80%和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基於國際城鎮化發展經驗以及我國城鎮化發展中日益暴露出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大部署。城鎮化的過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製度、經濟等宏觀因素上,對人的因素研究少見。張庭偉(1983)、徐學強和張文獻(1986)、辜勝阻(1993)、李秉仁(2000)、孫中和(2001)、劉耀彬與李仁東(2003)等學者著重研究了城鎮化的動力;溫鐵軍(2007)認為,中國城鎮化滯後的根本原因是產業結構偏差及其派生的“資本排斥勞動”;還有學者利用城鎮化率研究城鎮化與經濟增長、工業化、人口流動及產業結構等的關係(吳福象、劉誌彪,2008;張紅宇,2011;呂健,2011;王向,2013;席娟、張毅、楊小強,2013;程莉、周宗社,2014)。因此,本文將嚐試從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目標、要求出發,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基於2000~2012年國家和省級宏觀麵板數據,對人的質量、數量如何共同作用於城鎮化進行實證分析,並據此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政策建議。

模型建構

(一)概念模型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的過程,直接表現為城鎮化率的提高,本質上是實現人的無差異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由限製農村勞動力進城、引導農村勞動力進城到鼓勵農村勞動力進城,城鎮化率快速提升,但是半城鎮化現象突出。我們必須由傳統的城鎮化轉向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市民化。由自身利益驅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決定的人的數量和人力資本投資決定的人的質量共同推動新型城鎮化。

城鎮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人力資本的集聚(Glaeser、Scheinkman、Shleifer,1995)。欠發達地區能夠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流入,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外溢效應,推動城鎮化發展(Farhad _disibledevent=lnα+βlnHi+λlnZi+εi

式中,Yi、Hi、Zi分別代表第i年的城鎮化率、人力資本投資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數量,α、β、λ、ε為參數。

實證檢驗

(一)數據來源

考慮到2000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把“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作為 21 世紀初必須著重研究解決的戰略性問題及進入21世紀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本文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0-2012年13年的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量作為自變量,城鎮化率作為因變量,利用SPSS 22.0統計軟件中的多元線性回歸方法來研究人力資本投資、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型城鎮化的關係。人力資本投資中的健康、教育、科技投資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3)、中國人口與就業年鑒(2001-2013)、各省區統計年鑒(2001-2013)中地方財政對醫療衛生、教育、科學技術的支出。由於培訓支出難以界定和統計,本文借鑒譚永生(2007)的方法,把各區域職工工資總額的1.5%作為培訓人力資本投資。在分別計算出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健康、教育、科技和培訓投資後,加總得到各省區和全國的人力資本投資數據。農村勞動力不管是外出就業還是就近就業,都會有助於推動人力資本的提升和城鎮化進程,筆者將農村勞動力轉移數量確定為各省區農民工總量。而全國和各區域的農民工總量數據,除了統計部門自2008年年底開始發布的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涉及到外,沒有其他權威數據反映由農村轉移至城鎮的勞動力數量,隻能進行估算。本文在整合國家統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以及張紅宇(2011)、譚永生(2007)等專家學者成果的基礎上,確定出我國2000年至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然後依據各省每年人口數占全國人口數的比重計算出2000年至2012年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農民工總量。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