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江蘇省產業結構研究(1 / 3)

基於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江蘇省產業結構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鄧建高 江薇

內容摘要:本文基於江蘇省投入產出表,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江蘇省產業網絡結構特征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江蘇省產業網絡呈現小世界特征,網絡密度有所提升,產業部門之間經濟聯係日益密切;第一產業重要性下降,第二產業對江蘇經濟影響重大,第三產業部門開始崛起。

關鍵詞:產業空間 投入產出 社會網絡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產業結構的調整、轉變和優化升級對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產業結構的變化實質是產業部門之間重新配置資源、組合要素和合理化分工的過程(朱曉華等,2013)。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空間經濟聯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向前發展(熊劍平等,2006),有序流動的勞動、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錯綜複雜的市場需求和供給關係,製度、文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各產業之間形成複雜的網絡關係,並結構性嵌入區域產業係統。

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通過構建線性方程組反映生產要素在產業部門之間的消耗情況及產出關係,廣泛應用於產業結構研究之中(王嶽平,2007;唐誌鵬等,2010;於典範等,2011),在研究產業間的複雜關係時往往局限於宏觀視角。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基於圖論、多維量表等技術方法將社會行動者和彼此互動關係抽象為網絡結點和邊,對網絡關係結構和相互作用進行研究(王霄寧,2005)。將社會網絡方法引入到產業結構分析領域,深入探討產業部門間複雜的投入產出關係,準確刻畫產業部門之間多層次的關係模式和重要結構特征,可以為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政策製定提供參考(李守偉等,2006;方愛麗等,2009;呂康娟等,2010;杜華東等,2013)。

江蘇省第一產業比重偏大、第二產業中製造業占比偏高且外資依賴嚴重、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等結構性問題仍然有待解決(李傳殿,2011)。本研究基於2002和2007年江蘇省投入產出表,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構建江蘇產業網絡模型,對江蘇省產業網絡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為江蘇省產業結構優化和相關政策製定提供參考。

江蘇省產業網絡模型的構建

(一)網絡節點

投入產出表基於產業部門與產品物質消耗之間的對應關係,全麵反映產業部門之間的投入產出關係。目前,我國國家層麵的投入產出表編製工作已步入逢2逢7開展的常態化、規範化階段,地區層麵的投入產出表編製工作也步入正軌。考慮統計口徑的統一性,以2002年和2007年的江蘇省投入產出表為數據來源(2012年江蘇省投入產出表處於編製中),以42個產業部門作為網絡結點構建產業空間網絡。

(二)邊與邊權

本研究將產業關聯關係作為網絡的邊,將直接消耗係數作為邊的權值,設定閥值對邊的權值進行修正,構建有向加權的整體社會網絡。

1.直接消耗矩陣。基於投入產出表獲得直接消耗矩陣,江蘇省產業部門間經濟技術關係可以用42×42的矩陣形式表示,記為A。

式中,ai,j表示第j部門生產單位產品直接消耗第i部門的產品量。

2.關係矩陣。對產業網絡中的強關聯與弱關聯關係進行區分,將強關聯關係構成的複雜網絡作為江蘇產業網絡的基本形式(王茂軍等,2011)。構建滿足閥值p的強關聯關係矩陣(王銅安,2014),記為P,其中元素記為Pi,j。

江蘇省產業網絡結構實證分析

(一)江蘇省產業網絡的小世界網絡特征分析

小世界網絡是一種擁有大量的局部和長程聯係、介於規則和隨機網絡之間的特殊網絡結構,表現為較大平均集聚係數和較小平均最短路徑(孫露,2014)。運用UCINET軟件對江蘇省產業網絡的特征路徑長度與集聚係數進行測算,結果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