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遊業、房地產業和宏觀經濟的聯動性探討
區域經濟
作者:衛娟 楊之奕
內容摘要:由於海南自身稟賦的特殊性,旅遊業和房地產業一直是海南經濟的重點發展產業。基於海南省1990-2010年的數據,本研究運用VAR模型、脈衝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對旅遊業、房地產業和宏觀經濟的聯動性關係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房地產業促進了海南經濟發展,並且這種促進作用越來越強,而旅遊業對海南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強;同時還發現旅遊業對房地產業產生了擠入效應,房地產業則對旅遊業產生了擠出效應,從長期來看這種擠出效應越來越強。
關鍵詞:VAR模型 脈衝響應函數 方差分解 海南GDP
中圖分類號:F127.4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海南地處我國最南端,是我國唯一擁有熱帶海洋氣候的省份,由於其獨特的自然稟賦,旅遊業和房地產業一直是海南經濟中備受注目的兩個行業。海南建省初期,關於海南經濟發展戰略就曾有過“是貿易先行,還是房地產先導,是旅遊為龍頭,還是工業為驅動”的大討論,1996年海南正式確立了“一省兩地”的發展戰略,旅遊業成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到2010年,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旅遊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得到確認。從國際範圍來講,旅遊業被認為是“永遠的朝陽產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以及世界第一大就業部門。根據世界旅遊與觀光理事會(WTTC)研究報告,2012年全球旅遊業的直接GDP貢獻為2.1萬億美元,就業人數達1.01億,如果考慮到旅遊業的間接及引致性影響,旅遊業的GDP總貢獻達到6.6萬億美元,就業人數達到2.6億,占世界GDP的比重達9.3%,全球每11個就業人口中就有1個是與旅遊業相關。由此可見,旅遊業不僅對海南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在世界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海南並沒有明確把房地產業確定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但是房地產業事實上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海南經濟的發展也似乎隨著房地產投資的冷熱而起起落落。建省初期,海南的開發首先伴隨的是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而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房地產泡沫破滅,海南經濟也隨即陷入低迷。自此,如何處理積壓房地產成為海南經濟發展麵臨的一大問題,直到本世紀初,隨著“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經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共識”(富林、洪林,1997),海南的房地產業逐漸複蘇,“十五”期間,海南“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成效顯著,房地產業進入了健康發展軌道”,而“十一五”至今,隨著新一輪房地產投資熱潮的興起,海南經濟又一次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
理論上一般認為房地產業是與旅遊業關聯度極高的產業,房地產業為旅遊業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設施,反過來旅遊業又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兩者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關於旅遊業和房地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國內外有大量而豐富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結論卻不盡相同。陳清勇、鄭環環(2012)分析結果表明,經濟增長引領住宅投資的單向格蘭傑因果關係是穩定的,但所謂的“住宅引領增長假說”在中國並不成立;陳淑雲、付振奇(2012)得到相似結論。唐奇展等(2011)的實證研究表明,廣西房地產投資規模、房價波幅與經濟增長速率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係,且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雙向因果關係; Seetanah(2011)的實證結果表明,旅遊業對島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顯著貢獻,旅遊業發展能推動經濟增長這一動態關係成立;進一步的格蘭傑因果檢驗還表明,旅遊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係;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比較分析則表明,旅遊發展對島國經濟體增長有更高程度的影響。Katircioglu(2009)根據土耳其1960—2006年期間年度數據,無論是采用協整檢驗方法,還是誤差糾正機製的因果關係檢驗,均未發現國際旅遊和經濟增長之間的任何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