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茅草工棚,沒有四麵牆壁,任由東南西北風自由來去,隨著風聲,不斷有洪亮的號子傳進來,打擾了呂世的思路,坐在一個破桌子後,努力的用錯字連篇來形容的記錄著的張嘯,不斷的抱怨,想換一個安靜點的地方,哪怕是往後挪動一下,也清淨不少。但呂世都笑笑搖頭拒絕。
其實,呂世不是不想清淨,但是這號子聲已經熟悉,一時沒了反倒不適應了,還有就是這裏就近,工地上一旦有事,也可以幾步就到,便於自己果斷處理。
由於宜川新附,卻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當這一地之主,過天星統領全軍,陳策分管全麵政務,三叔拿著全部財經大權,大家都有要務,宜川一了,馬上趕奔各地,不能有半點耽誤,最後發現,似乎就呂世自己才是個可以分身的人,於是,這宜川暫時就由呂世親自坐鎮了,隻能將呂世最得力的助手趙興,被呂世留在了老營,那才是中樞,有做事穩妥的他在,那自己幾乎就不能耽擱整個根據地的決策。
現在的趙興,已經成為了呂世不可或缺的左右,要是沒了這個精幹的人,呂世真的不知道忙成什麼樣子,最少,情報紀律這些上上下下被趙興完全掌控,這讓呂世安心不少。他要接收其他幾縣上報的往來文牘,然後整理出大綱,分出輕重緩急來,由監軍士沒有日夜的送來呂世這裏。
現在,趙興派來送報告的監軍士兄弟就站在身邊,等著闖王將那一摞的報告一一批複,拿出決斷,這個,時間不等。
緊張的政務處理中,偷空看看下麵的工地,螞蟻一樣的人群往來奔走,即將成為這個新興碼頭標誌物的巨大龍門吊,也已經建造完成,明天就要進行開吊典禮,在那十幾米高的龐然大物下,那種感覺讓呂世有種成就感,也是一種放鬆。
龍門吊的興建,主要的靈感還是被逼出來的。
根據地新建,百廢待興,各處都要求勞力,除了不斷擴大的常備軍,那個吞噬最強悍勞動力之外,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建立的工廠,更成了勞動力的巨大需求之地,因此上,那些工廠不得不盡量的使用健婦,就這樣,無論呂世等如何招攬流民,也堵不上這巨大的缺口,當時,看著這個方興未艾的渡口,一天貨物的裝卸就需要近三千多苦力,呂世就肉疼。
尤其是看到那些巨大的物件抵達渡口,幾十上百人喊著號子,光著膀子,使出吃奶的勁頭,才能卸下,不但費力,最主要的是費時,隻要有一條這樣的渡船靠岸卸貨,那就影響了其他船隻的裝卸,這樣,就將原本繁忙的渡口堵的更加混亂,減員增效,這已經是當務之急了,於是,在呂世冥思苦想之下,忽然想起了後世的龍門吊來。
龍門吊,後世那都是一次幾百上千噸的吊裝,同時,生產這個大家夥,還需要無數的鋼鐵,雖然現在自己並不缺少鋼鐵,那不過是相對於現在這個時代,相對於現在這個大明,鋼鐵,那是金貴的東西。
不用鋼鐵,那就用木頭,加上定滑輪動滑輪的組合基本就成了,將自己的想法與二郎一說,二郎二話不說,亮著眼睛就跑了,順著呂世的思路,和他的同學助手沒日沒夜的設計製作,修改,不出三天,一張幾乎接近完美的圖紙,就放到了呂世的麵前,這不由呂世不驚訝,看來,當初投資二郎的研究團隊,那些錢沒白花。
於是,來往山陝的所有人,就都可以看到這陝西一麵,巨大的需要仰視的神物了。
高達三丈的門式吊車,橫跨在碼頭上從橫梁上垂下來的鉤索,能輕而易舉的將碼頭上的貨物吊起,通過絞盤來牽動吊索,送到一艘船上,整個操作不過是十幾個漢子,但他的效率卻抵得上幾百個漢子一天的工作,尤其是大宗難以人力搬動的貨物,更見成效神奇。
龍門吊建成那日,呂世特地趕到當地指揮觀禮,宜川趙梓老先生也帶著一班副手宿老趕來,更不用說那些商賈走卒,就連對麵碼頭上,都擠滿了瞧熱鬧的人,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絕不為過。
“小先生手下的二郎,的確是有一手”趙梓仰著頭,望著高高聳立在港口中的龐然巨物,由衷的讚歎著
“家叔當是首功”二郎以及他的同學助手,跟在呂世的身後,馬上糾正了趙梓的說法“若非叔叔給了圖樣,我們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龍門吊來”
“不”呂世並不居功,搖搖頭,“一支筆、一張紙而已,算不上功勞,沒頭沒腦的圖樣,不過是一種提示罷了,也虧二郎和你的同學能看得懂,並且專心研究,不斷創新,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成果,這些都是你們的心血,我這裏費點墨水、一點口水,可沒臉去占他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