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次方:抓住大數據的3.0時代(1 / 2)

九次方:抓住大數據的3.0時代

快鯉魚

作者:劉辰

在九次方創始人王叁壽看來,數據已經走過了三個時代,現在正是企業數據的天下。他是80後,出身谘詢行業,很快就淘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IPO火熱,正是谘詢行業風生水起的時候,但王叁壽總覺得谘詢行業沒有爆發性。“就跟老母雞下蛋一樣,下一個吃一個,孵蛋還要孵上很久。”服務過一個個上市公司後,谘詢業務仍然是一個個分散的點,無法連成一條線。

但數據做大後卻能占滿一整條通道,像石油管道一樣,源源不斷地創造現金流;這是王叁壽最初做九次方企業大數據平台的想法。九次方是他的第二次創業,仍然是服務於企業級客戶,但這一次王叁壽希望能改變盈利模式。

數據的三個時代

王叁壽認為,數據的1.0時代是社會數據,在1995年~2000年期間,是雅虎、穀歌等搜索引擎的天下,網民充滿了好奇心,互聯網上呈現海量信息,但多是谘詢“腰酸背疼腿抽筋”一類的社會數據和生活數據。2.0時代則是2000年~2005年間,隨著國內的騰訊、海外的Facebook成長起來,社交數據開始爆炸。

但2010年以後趨勢又變了,3.0時代是金融大數據的天下,互聯網慢慢被金融數據占據,“金融數據更精準,更有價值”。王叁壽研究阿裏巴巴的招股說明書,發現裏麵已經極少提到電商,而是更多地提及“互聯網金融數據”,他認為這更印證了他的觀點——大數據將顛覆金融交易規則的趨勢。

王叁壽看好“金融互聯網”,而不看好“互聯網金融”。國美、蘇寧拱手送給京東好幾年的發展良機,但他認為銀行不會留給基於互聯網的金融公司太多機會,尤其是在中小銀行正力求創新突破的時代,所以九次方的主要客戶鎖定在銀行。

現在九次方60%的收入都來自銀行,30%來自政府,還有10%來自小貸公司等。九次方會幫助銀行搭建金融互聯網平台,目前客戶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創新性銀行,如杭州銀行、北京銀行、貴陽農商行等。但王叁壽補充,很快也會有更大的國有銀行來合作。

九次方給銀行開通金融互聯網數據平台後,銀行每年需繳納一定服務費用。想要跟該銀行申請貸款的所有企業都可以在九次方提供的平台上申請,銀行可以即時從九次方的數據庫得到該企業的信息,並在幾分鍾內向企業反饋其貸款是否獲批。這提高了傳統金融產品交易的效率,而這麼快的決策速度正是基於大數據的支持。“以後的銀行隻要一台電腦和一台手機,100%的理財產品都能從網上交易,可能不再需要櫃台了。”王叁壽說。

不僅如此,九次方還利用數據平台為銀行做風險控製,再用大數據做精準營銷。目前庫裏的750萬家企業被分為40個產業鏈,8000個行業,4萬多個細分市場,銀行可以像拓撲圖一樣開發業務。精準營銷目前已是九次方最大的業務,客戶遠不止是銀行,還包括小貸公司、擔保、典當、租賃、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等。

沉澱企業數據

數據還有另一個好處。互聯網時代,漫天鋪蓋的資訊越來越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資訊的價值是遞減的,而數據的價值卻是遞增的。“如果能有連續8年、10年甚至30年的數據,你的價值肯定是最大的。”當時,王叁壽想把這些數據沉澱下來。

2012年,博信資本、IDG資本和德同資本開始支持九次方,A輪投資接近1億元。產品還沒做出來時,錢就到位了。“他們認可這個金融大數據是個大趨勢,而直到目前,在市場上除了九次方都看不到別的公司在做這件事。”當時,九次方數據庫中錄入的企業隻有200多萬家,經過3年的沉澱,現在已經有750萬家,年底就將突破900萬家了。王叁壽把九次方挖掘數據的方法歸納為“海陸空”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