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事前做足功課(2 / 2)

楚清河在鐵路上沒人,到單位報道的第一天,都是“領導好”、“領導好”地喊,不用人教,無師自通。後來楚清河有機會結識自己的老鄉,濟州鐵路局的人事處處長嶽成龍。他對楚清河說,在鐵路上,你沒有根,就需要自己生長,把根紮住。有了根,就有了根據地,事情就好辦多了。

楚清河當時想,操,吃自己的飯,帶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幹,要那麼多關係幹嘛!後來的實踐證明,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活在社會關係中,人總是要和人打交道的,人不能活在孤島上。脫離社會,和絕大數人群隔離開的人,嚴格意義上不能稱做為人,隻能叫野人或者動物。

錯誤在楚清河報道的第一天就發生了。楚清河和同班同學王進同一天入段。王進個子矮,胖胖的,長得像隻冬瓜般敦實。在班上成績也沒楚清河好,不是班幹部,四年中專下來純屬混日子。

楚清河那個時候了不得,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擔任班上團支部書記,考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獎學金年年有,榮譽證書一摞一摞的。楚清河以為憑著這些,人事科總會高看一眼的。至少工作分配上,應該和王進會有所區別。

區別確實有。王進分到了空調列車上,跑北京。也就是說,每隔幾天,就有機會到首都去溜達一圈,和中央領導人見麵的幾率大為增加。

和段領導見麵的機會就不用說了,領導對北京車隊總是相當重視的。在北京出個事,就是政治事件。段領導三天兩頭跟車添乘,能和段領導多見麵,套套近乎,這樣的機會在其他車隊也很難得。先混個臉熟,哪天段上需要提拔人了,自然會優先考慮他認識的人。

作為一名優等生和班上的團支部書記,楚清河信心爆滿。但是他沒有收到應有的待遇。人事處的張幹事公事公辦,簡單問了幾句,接受了派遣證,吩咐他填個表,就讓回去等消息。

楚清河記得張幹事當時還不經意問了一句,問他是不是和段上馮書記有親戚關係,說楚清河長得很像他兒子馮占奎。說這話的時候,張幹事黑邊眼鏡下麵的小眼睛一直聚焦著他的表情,仿佛要看穿什麼似的。

楚清河不怎麼懂得這眼光的含義。以為這眼光代表他是個關係戶,沒有什麼真本事,走的上層路線才能到鐵路上混口飯吃。其實在鐵路上有關係,不是什麼恥辱,而是一種榮耀。張幹事看似這麼隨口一說,其實是一種策略,是在驗證他心中的疑惑。

真要是段領導的關係,到時領導不說,二次分配時也要照顧的。人事部門的人總是猴精猴精,想著事前做足了功課。要是不明就裏,輕怠了領導的人,領導日後怪罪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