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事前做足功課(1 / 2)

比方說,大姑父承包建築工程,一年能賺個30多萬,跟市府的許多領導關係來往密切。他讓楚清河畢業後直接跟他在江湖上混,並承諾說一年給他開個三萬、五萬沒問題。楚清河的父母也認為有個親戚照應,對他將來的發展有益。

但是從小聽話的楚清河,這一次破天荒地沒聽他們的。親戚終歸是親戚,不是自己的爹娘。今天他幫了你,不要回報,以後可說不準。

在建築這個圈子裏,爭奪非常厲害,經常有鬥毆的事情發生。哪天他碰巧犯了事,讓楚清河出頭,你說楚清河去不去呢?哪天姑父的資金鏈斷了,他自己都可能沒飯吃。後來這樣的事情還真發生了,而且五十多歲的姑父還真的像他所預想的一樣求到了他門下。

楚清河的二姑父八十年代就在老家縣城中心蓋了三層樓,總計有四百多平方的商鋪,每年租金就有十好幾萬,他熱情邀請楚清河畢業後跟他打點生意,也被楚清河也婉拒了。

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幹。楚清河還是想到社會上證明自己。寄人籬下,即使能日進鬥金,也不是他所渴望的生活。

畢業前各個鐵路局、工程局到他的母校衡陽鐵路工程學校招生。一問鐵路局每月工資能開到兩千多塊錢,楚清河就動心了。這樣的機會是不多的,學工程的一般分到工程局,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地為家,雖然收入可能要比鐵路局高一點,但是到處漂泊,不穩定,這也不是楚清河所要的生活。

父母也是這個意思,明確告訴楚清河,鐵路局是個鐵飯碗,金碗銀碗不如有個鐵飯碗,簽下來吧,還是安定一些好。於是,楚清河就跟濟州鐵路局的人事部門簽下了錄用協議。

那時楚清河稀裏糊塗,兩眼一抹黑。後來進入鐵路局,實際沒有拿到那麼多,每月也就一千多塊。和楚清河一起參加工作,當初選擇進工程局的,好多現在已經幹上了項目部經理,年薪有好幾十萬。但誰也沒有前後眼,就像今天炒房的人,好多人賺大發了,但也有很多把房子捏在手裏,差點把整個家當賠進去。

楚清河跑的車次是1045,濟州至烏魯木齊。這是一趟長途綠皮車,車身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車底,沒有一天不髒兮兮、油膩膩的。楚清河經常瞎琢磨,這樣惡心的車底為什麼還能在現代世界上存活下來。

那個時候因為腦袋年輕的緣故,他對國情了解得還不算透徹。別看周圍有錢的人不少,絕大多數人還是窮人,國家大部分的財富是集中少數人手中。別看滿大街跑著奔馳、寶馬的,大多數人出門還是要做公交車的。

經過簡單的業務培訓後,楚清河被發配到1045次列車。對了,是發配,而不是安排或者安置。和楚清河一起畢業的,分到客運段的有23個大中專畢業生。7個跑了北京,7個跑了重慶,6個跑了哈爾濱,3個跑了濟州至烏魯木齊,楚清河不幸成為這三個當中的一個。

跑哪條線路,看似段上的統一決定,其實裏麵大有玄機。首先,跑北京的那幾位父母都是本段的,多多少少和段領導有點藕斷絲連的關係。跑北京,一天就是一個來回,早上出發,晚上回家,什麼事不耽誤,相比而言還是比較自在的。於怡後來跑的就是這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