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的轉變,更主要來源於他哥哥。
最近,孫勝也惹上了一係列麻煩。
孫剛的事再大,用錢其實都好解決。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能稱之為事情。
孫勝的事情,是用錢也不怎麼好解決的。心力憔悴的孫濤都不知道,這兩個孩子到底犯了哪門子衝,一個比一個過得不讓人省心。
孫勝長得修長白皙,鼻沿上駕著厚厚的黑色鏡片,增添了他的文人風采。他曾經在家鄉最好的重點中學念高三,他的學問是整個濟州客運段最高的。
在濟州客運段所有的列車長當中,孫勝最具儒家氣息,說話斯文條理,頗有學者風範。
父母對他的期望,也是他將來能當研究生、能當博士生,給老孫家揚眉吐氣。
孫勝成功了,他的學業做得很成功。但是世道變了,學曆越高,用人單位越不敢用。高學曆反而成了他續寫輝煌的桎梏。手高眼低是當代大學生的代名詞,孫勝失敗的人生其實和他本人沒有多大的關係。
就如同炒股一般,順應了大勢,趕上了一撥大牛市,閉著眼睛買股票都能賺大錢,瞎子都能把自己炒成千萬富翁。
技術再好,隻要整個大盤是下跌的拋物線,情勢擺在那,美國總統也無力回天,從熊市的跌停中有所斬獲。
現在的社會,學曆、學問、學位實際上也處在下跌的拋物線上。要是說誰讀到了碩士生、博士生再就業,簡直就是罵人一般。真正的牛人,大專畢業就已經出來闖世界,已經勇立潮頭、獨當一麵了。隻有書呆子才無視環境的變化,采取鴕鳥政策,緊縮著頭,躲到象牙塔裏尋求自以為是的安寧。
有誌不在年高,也不在學問大,而在於是否有勇氣去經受風雨的洗滌,去搏擊殘酷的叢林。
話說到現在,隻能說孫剛生不逢時。若是投胎到古代,以孫勝之才華,作八股文的脫俗能耐,全濟州恐怕無人與之相及,時光如果能夠倒退七、八百年,孫勝不考個狀元,拿下個探花什麼的,怕是對不起自己這一手錦繡。
孫勝熱氣騰騰地躥到社會上,想要治國安邦,教化世界,結果被社會的酸雨澆了一個透心涼。
孫勝原地踏步,回到了叔叔的羽翼保護之下。
二叔孫濤是慈祥的,幾經輾轉,費盡周折,孫勝得以回到鐵路上班。這個龐大的係統憐憫地收留了他。
他不再想三想四,他目前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列車長。
此時,整個鐵路上下也是鬧哄哄一片,各個單位鬧騰著要建設什麼企業文化,用要用先進的文化指導工作,武裝鐵路職工的頭腦。
這股大潮不可避免地也影響了孫勝。孫勝覺得,他指點江山的文采大略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孫勝決定趁著企業文化的東風,在鐵路局的雜誌上發幾篇重量級的論文,好好地震一震這幫隻知道幹活、不知道理論指引的鐵路蠢材,喚醒人們對於學習的渴望。
孫勝要用大無畏的實踐證明,知識才是第一生產力。
猶豫大齡青年孫勝還沒有結婚,每星期他都要了車隊辦公室的鑰匙,賴在辦公室寫材料。他說這裏安靜,容易產生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