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討袁術荀彧作檄文,伐劉備楊大將獻策。(1 / 2)

你不進步,就會落後,就會挨打,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適用於大多時候,所以,請不要懈怠。沒有人是一下子成功的,也沒有人是一下子成長的。

——文淵孤客

建安三年(188年)五月六日,卻說曹操在兗州,深思越兮,乃養其子越易於府中,以便親自教導,培養成材。又令荀彧作代己作檄文一篇,以討袁術。荀彧聽命後,便作《討袁賊檄文》一篇,其文如下:“昔高祖之立漢,爾來四百歲矣,曆廿九帝。觀之,凡明主皆有慮危而能製變之才,賢君皆有仁義而圖安民之心。至董仲舒唯尊儒術,吾大漢以孝悌大治天下,蓋孝悌者,萬善之先也,知孝悌而後知忠義,知忠義,乃為良臣。此大漢國治之道也。

蓋乎天下英雄之誌,無非問鼎九五。然漢室尚有正節未落,生死存亡之時,先逆臣董卓離經叛道,藐視漢律,竊取皇權,遊離於宮闈之間,禍害於天地坤乾,凡有質者皆被處以極刑,氣焰之囂張令三公九卿敢怒不敢言!有識之士紛紛自保,或隱於山林之間,或老病告之以退而賦閑。

袁術者,袁紹從弟。術與紹,明和而暗毀,外善而內惡。紹為兄而庶出,術乃輕紹,謂紹家奴也。觀之,實難為孝悌之舉。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術有此天時而不得人和,乃其庸也。

後有袁術,自持勇武,四世三公,萬人尊崇,遂以離間美色之計誘之,董卓終無幸免。出被將校縛於校場,淩遲而亡!後有頑童點其肚臍,燃三日而不熄。

袁術殺董卓而後取代,棄漢帝於不顧,自封假帝,統領朝中大小事務。然其原部將校各封將軍,王侯。時也,淮南遍地王爺,滿街侯爵!此等侯爵不思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卻整日出入花樓,勾欄之間。街市之上橫行霸道,豪取強奪,令民苦不堪言,投告無門!時大豪蔡伯喈歎曰:“吾以為一強去後天下安定,卻不知乃前狼後虎也!狼亦食肉留骨,虎毒卻食子嗣!”後致書邀兵於朝廷,吾不忿袁賊之行,操持殘漢之威勢,不得不盡心憂勞,乃欲聚眾兵伐賊。!

今賊背善棄信,偷盜百姓,竊人錢財,而敗壞民風矣;傷德害俗,而人民多防盜之憂;盜用民財,擾亂安定,而陷民風於自危之地位矣;假盜亦有盜,而失竊者多非無辜,民情亦尚安。今則不然,盜亦缺道,貧富無擇,童叟不忌,以致民心忐忑,人情冷淡。或源於雞鳴狗盜之所為,尚可執挺銜財物以無所缺失耳。嗚呼!吾民何其不幸,而委此生活於盜風之日盛乎!自偷盜盛行,民有哀怨,而私下之訾議不止;世多偷盜,穩良恭謙讓已忘,失者涕淚,一人富足,其心尚有“善信“二字存耶?既忘為善,即稱民賊。吾儕昔以大仁大義力挽頹勢,又焉敢犯難,竭力戮此民賊,以拯世風。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