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和語文教學

隨筆

作者:劉梅

在香港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組戲劇教育培訓中,有一項讓我感觸最深的內容,老師葉導要求兩人對話用“是(好、行)和不是(不好、不行)”即興演繹一個短小的情境。一開始大家都摸不著頭腦,反正按老師要求的去做就行了。當隨意選定的一組兩位同事上台表演後,老師開始了自由競猜,根據剛才表演者的動作、表情、語氣等說出兩人之間的關係,這下給了大家惡搞的機會了:夫妻?情侶?第三者?問題繼續深入:假如是夫妻,發生了什麼事?嗬,熱鬧來了:離婚?買房?生孩子?接下來老師排序:買房子——生孩子——離婚!笑聲、鬧聲一片……最後,老師歸納:“是”還是“不是”,其實就是在人物對話中采用簡單的矛盾衝突來創設故事情節。戲劇的最大特點就是矛盾衝突,它是構成戲劇衝突的一個重要的元素和內容。有了矛盾衝突就一定能構成非常精彩的情節,也就能衍生出很多精彩的故事。

親身體驗了一下,如何借助簡單的對話進行衍生和發展,我們開始明白了這次培訓的主題:如何將戲劇教育融入語文教育中,讓學生們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找”,使之動起來,去體驗,形成一個開放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並且充滿了笑聲和創意的課堂。從培訓的過程來看,製造一個矛盾衝突,自然能衍生出人物角色、對話內容、時間場景、故事情節等等一係列的內容,正是簡約而不簡單、平常而不平凡。如果將整個表演的過程運用文字進行整理,這就是一篇很好的戲劇劇本了。

笑聲中,大家也在思考著,戲劇表演對於現今的課堂教學有何促進作用?個人感覺有以下幾點:一是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簡單的情節給了學生個性發展和語言提升的空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舞台語言設計以及人物性格的創設。二是給了學生表達個性的舞台。學生之所以厭倦語文學習,是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不能很好地張揚自己的個性,長期的壓抑性的學習,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抵觸的負麵情緒。而戲劇表演有個彈性的空間,其包容性給了學生發言和表達的平台。不同層麵的學生在這個空間裏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體驗和快樂。三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戲劇表演的舞台裏,給了學生一定的創意思維的“留白”,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抒發自己的內心和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當然,任何事物有其有利的一麵,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戲劇應當是在舞台上進行誇張的推進和表演的內容,在教材中,有很多的教學內容可以被改編成課本劇,可以讓學生用表演的方式來進行表現。但是在進行戲劇表演與學科融合的時候,也許會遇到不少的問題:一是學生參與麵以及互動程度問題。在小學的課堂裏進行課本劇排練的時候,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但是,學生對於活動的熱情以及表演的興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比較抵觸。另外,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受到劇本以及人物性格特點等因素的幹擾不能保證全班的參與麵,變成了少數同學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舞台。二是在學生中的推廣與深入問題。戲劇表演的誇張矛盾衝突,對於學生的表演能力也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在學生中的推廣與深入。因為其諸多的局限性,讓教材的很多文章不能進行表演,隻能說戲劇表演與語文課程的結合是一個帶有探索性的內容和活動,或者說是課外豐富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有效的嚐試。三是學科設置的問題。語文學科的特點也決定了戲劇教學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比較難,開始隻能是有待探索的一個課程研究。語文的特點在於通過文字給予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同時其語言表達有著非常強的指示性和目的性,有時候表達的情感也帶有一定的唯一性。因此,戲劇在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批判和拓展的空間的時候,就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語言的自身魅力,可能異化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價值引導,不能注重思維表達,而忽略了語文學習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