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戲劇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間的聯係,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矛盾衝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應該有幾個原則:一是因文而異,合理選用文本;二是合理引導,注重語言積累;三是創意表演,注重思維拓展;四是有效遷移,提升語文素養。

文章結尾,有必要提及本次培訓開始的環節:沒有傳統形式上的開場白,葉導出了一道簡單的問題——一個詞“花兒”,你用什麼形式表現?(不用聲音隻用肢體)5秒鍾思考。時間一到(香港教育局同事真的拿計時器計時),二十多位聽者(都是老師)不約而同做了同一個動作——雙手張開托在腮旁,自覺可愛的樣子。葉導笑了,告訴大家,這個小實驗的結果和他在香港及內地中小學生中實驗結果完全一致,同樣的一朵花!大家都笑了,互相調侃:幼稚。葉導的第二個要求是:同樣5秒鍾,不許用剛才的動作,想辦法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花兒”。這次大家的表情不像剛才那樣胸有成竹地輕鬆了,有的緊皺眉頭,有的東張西望找尋身邊能用的資源。第二次表演的結果是“百花齊放”,有玫瑰花,有牡丹花,有喇叭花……葉導的總結簡明扼要:實驗結果——令人滿意!究其原因——有了創意!實驗目的——引起大家的思考。是啊,這樣的培訓能不發人深思嗎?

(作者單位:徐州市公園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