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語文,真好!
隨筆
作者:唐娟
時常覺得教語文是快樂的,因為課的內容決定了課的豐富內涵,它讓我們變得感性,讓我和學生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那天執教《第一次抱母親》一文,因為自己有一個好媽媽,所以對於“母愛”內心總是有一種敬畏。課前精心設計了教學,製作了精美的課件。首先是與文本進行對話,學生們隨作者一起感受母親的偉大:母親住院了,換床單時,我抱起母親,我沒想到母親這麼輕。確實,“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複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我引導同學們做了一道加法:“我+妹妹+100多斤的重擔+翻山越嶺+年複一年+總是+……=”引出母愛的偉大。接著,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想象母親還會承受哪些生活的重擔:“過年了,我和妹妹嚷著要穿新衣裳,我們根本不知道家裏隻有僅有的幾塊錢了……””我得了重病,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同學們的回答很棒。
課的最後,在毛阿敏《燭光裏的媽媽》的音樂背景之下,我出示一張張照片,並且深情講述:“懷胎十月,媽媽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艱難,但是媽媽好開心,她的笑臉是這樣的燦爛;我們出生了,成了家中的小太陽,一家人那麼快樂;我們咿咿呀呀學語,最興奮的是媽媽;我們邁開腳步學走路,是媽媽的手在前麵引導;漸漸我們長大,我們成了媽媽生活的全部,她們放棄了自己的生活,陪著我們做喜歡的事;我們生病了……”一張張圖片依次展示,教室裏靜極了。音樂繼續,圖片繼續。我一抬頭,赫然發現男生傑的眼眶內一霎那充滿了眼淚,淚水順著眼角流下,傑下意識的用自己的左手食指小心拭去。可是依然是一瞬間,眼眶內再次湧滿了淚水。或許是他想起了什麼,或許是他感情的瞬間爆發,但那一刻,他的表現真的令我感動,我知道同學們懂得了“母愛”的分量……
昨天執教《“蟻國英雄”》一文:遊客不小心使草叢起火,火苗如項鏈一樣瞬間將一群螞蟻包圍,縮小的包圍圈內已是“黑壓壓的一片”。突然,螞蟻們扭成一團,向河岸突圍蟻團滾動,並不斷有“外層螞蟻被燒焦後爆裂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課講到這兒時,我的語氣有些激動,同學們個個專心致誌盯著我。我問:“讀著,讀著,你們眼前仿佛看到(聽到)(聞到)了什麼?你想問(說)什麼?”向來不太舉手的嘉琪舉起了手:“我仿佛聽到了外層螞蟻被燒焦後身體裂開的聲音,我想問:螞蟻呀,螞蟻,是什麼力量讓你對那熊熊烈火竟然無所畏懼?”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回答精彩極了:“為了裏層的螞蟻可以繼續生存下來。”“為了螞蟻國不被滅亡。”“為了螞蟻國的明天。”“為了讓其他螞蟻活下來,他們選擇了舍己救人”………再次朗讀時,瞧,同學們眉頭緊鎖,表情是那樣的凝重;聽,他們的聲音抑揚頓挫,聲音是那樣的有感染力;看,他們朗讀時搖頭晃腦,舉手投足是那樣地投入。我知道同學們被小小的螞蟻震撼了。
課,繼續。“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鬆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不放棄自己的崗位,什麼崗位?選擇這個崗位意味著什麼?”“為什麼稱它們為“蟻國英雄”?”“‘河麵上升騰起一層薄薄的煙霧’,這煙霧是什麼?”“在那次劫後重生後,你能想象螞蟻們的生活場景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牢記這句話:世界上稱得上偉大的東西,往往不是體積,而是精神。”在我一係列的問題和學生們的回答中,我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課結束了,但是嘉琪——那個平時不太喜歡學習的孩子,這節課回答是那樣的棒,誦讀是那樣的投入;還有傑——那個對於作業向來不感興趣的男孩,問的問題是那樣的有價值;還有甜甜、天樂、佳月、簫等女孩的表情是那樣的深情,還有張磊朗讀時是那樣的激動……
總有一些課文觸及我的內心,總有一些學生令我感動,教語文,真好!
(作者單位:海門市正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