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上下聯動,左右聯手”,慈善會合力逐步增強。近年來,以總會和團體會員為主體的慈善會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6月,全國慈善會數量增長到1966個,範圍覆蓋我國大陸所有省、區、市,形成了廣泛高效的社會救助網絡。2013年總會團體會員增加到351家,與總會在扶貧、救災等各個領域開展了密切合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如總會與各地慈善會共同啟動了“慈善情暖萬家”活動,號召社會各界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並由會領導帶隊開展慰問活動。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度總會和各地慈善會通過該活動,共籌集款物1億餘元,救助困難群眾10萬戶次。在共同做好慈善項目的同時,總會還與各地慈善會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回應社會輿論、探討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三、完善製度,激發活力,
進一步提高了自身建設水平
2013年,總會確立了“內強建設,外樹形象”的指導思想,大力加強內部建設。先後推動出台了一批規章製度,建立完善了監督體係,並著力加強了信息化和員工能力建設。
一是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了管理製度。總會結合黨的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力量處理群眾反映較多、情況較為突出的管理問題,製定出台多項製度規範。其中包括藥品援助項目患者核查機製、藥品援助項目特殊情況處理製度、《公文處理實施細則》、《工作用車管理辦法》、《考勤管理辦法》等等。確立了會長辦公會、會長工作會議以及部門例會等會議方式,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調整部分項目管理方式,提高綜合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注重管理,規範運行,自覺接受監督。總會高度重視自身的監督管理,自覺接受審計部門、社會各界及媒體等各方監督。通過財務措施,加強對各項冠名基金的監管,確保其健康持續運行。依照相關規章製度,及時公布重大財務和業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駐會領導及時向理事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收支情況,接受理事會監督。調整內部監督機構監事會,明確了監事職責和工作程序。自覺接受民間組織管理局年檢、年度財務審計、法人離任審計、年度稅務檢查、年度專項審計等多種審計檢查,均得到了監督檢查單位的肯定。在5年一次的社會組織等級評定工作中,總會再次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
三是注重技術手段與業務工作相結合,推動了信息化進程。總會包括格列衛、全可利在內的藥品援助項目建立了專門的熱線中心,解決患者熱線難打的老大難問題。易瑞沙、格列衛、多吉美等藥品援助項目,先後開發或升級了數據管理係統,確保在患者管理、發藥管理等方麵更加規範、高效、透明。選定了官方網站合作夥伴,並正式啟動新網站建設,將信息化進程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四是注重人才培養,強化業務學習,激發了工作活力。為適應事業發展需要,總會下大力氣解決人才斷層、短缺帶來的困擾。通過招聘新員工、招募誌願者充實崗位空缺;通過組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係列活動,積極發揮工會作用,增強內部凝聚力;通過組織培訓和鼓勵參加外部學習,不斷提升員工業務水平;通過建立考勤製度、選拔優秀年輕員工進入管理崗位、對符合條件的員工按規定及時晉級,改善員工福利待遇,不斷激發組織活力。
總之,2013年,總會在做好日常業務的前提下,狠抓內部建設,強化管理,拓寬籌募,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長期戰略發展規劃亟待出台;募捐手段偏於單一;項目資源有待整合,品牌項目在數量和知名度上仍需提高;新聞宣傳策劃、理論調研、新媒體應用等方麵需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愛心人士、企業、媒體、專家學者需加強互動;對外合作領域有待拓展;團體會員服務水平尚需要提高;自身隊伍素質有待增強;尤其是在管理環節中需要引入現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重視和逐步解決。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有以下深刻的體會:
一是做好慈善工作,要以規範運作為基礎。要全麵認識慈善工作規範運作的重要性,熟知、吃透並嚴格遵循各項規章、製度,建立健全內部管理程序,嚴防各種違規行為,做到讓捐贈者放心、讓受助者滿意。
二是做好慈善工作,要以開拓創新為動力。要從困難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籌募方式、項目運作模式、宣傳策劃以及服務方式,吸納更多的慈善資源,幫助社會上更多的困難群眾,推動慈善事業發展。